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女子诗报网 >> 女诗观点 >> 正文
动 态 信 息
普通文章浮出地表,并且标注历…
普通文章“鄙俗时代”与“神性…
普通文章中国十佳女诗人揭晓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2009…
普通文章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
普通文章英国最受器重诗人获得…
普通文章毕淑敏推出儿童文学《…
普通文章陆天明:我和我的父亲…
普通文章印地文版《西游记》出…
普通文章索尔仁尼琴另一面
更多内容
最近更新文章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2010年年鉴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印刷费筹…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2010…
普通文章“新好男人写作”诗选…
普通文章意识的空间——对女性…
普通文章请记住这群女人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论坛对“新红…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印刷费筹…
普通文章浮出地表,并且标注历…
普通文章我看女子诗歌或女性诗…
普通文章祖 国
普通文章曾经居住在很远的地方
更多内容
从创意学角度看一个杂志的成长/马知遥         

从创意学角度看一个杂志的成长/马知遥

作者:安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2 更新时间:2009/11/9 21:06:04
 

[纪念《诗歌月刊·下半月》创办2.5周年及停刊特辑七]

 

从创意学角度看一个杂志的成长

 ——《诗歌月刊下半月》两周年办刊之我见

 

70后诗人、批评家、文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马知遥

 

专题策划的可读性

 

时间那么快,《诗歌月刊·下半月》(以下行文简称“下半月”)已经创刊2周年,在各种文学刊物在文学悄悄升温的有利时候纷纷推出下半月刊的时刻,《诗歌月刊·下半月》来得正是时候。它们采取的是官方和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而且以每期一个策划,期期都有精彩的理念,在创刊伊始就获得了广大读者和诗歌界的肯定。杂志的专题化设计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作为一个纯文学的期刊,如何在众多刊物竞争的年代里求得生存求得特色,是必须考虑的。《诗歌月刊·下半月》的可贵之处在于主要编辑是几位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诗人,而且他们的诗歌理念非常鲜明,并且都在创作上产生了一定影响。我知道的就有老巢、安琪、刘不伟等人。他们可以说是懂得诗歌是什么的,并清晰地把握着当前诗歌的发展动态和热点、焦点等问题,所以在专题设计的时候,他们常常能够花大精力和篇幅将一些问题做透做扎实。比如通过下半月刊物对“中间代”的研究和连篇累牍的作品展示,可以用不遗余力和不惜成本来形容之。可以说国内没有那个刊物会那么费功夫针对一个诗歌现象和诗歌派别做如此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和推介,我在一次次拿起这些刊物阅读时都不禁要生出这样的感慨:即使这本刊物不办了,它在当代诗歌发展历史上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成功地将“中间代”推出,而且通过杂志这一平台让它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对“中间代”的发现和大力宣传在“下半月”这里才真正地得到了更广泛的认识和认可。也正是通过杂志这一还带有半官方色彩的平台,“中间代”从民间走向了学院和官方的眼界,成为真正的不可忽视的诗歌力量。

而在两年时间里“下半月”还成功地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一出都显示出很高的审美眼光和专业水准。比如对“中国十大诗歌新锐批评家”的评选,对“中国十大诗歌编辑”的评选,不论这些活动是否让官方认可,但它对诗歌活动的推动和对诗歌力量的发现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其实为那些死气沉沉的官办刊物做出了一个表率:怎样让一本杂志深入人心,怎样让它表现出作为先锋刊物的活力和应有的创新精神。答案是:让话题和策划说话,让更多人能由此关注诗歌,关注当代诗人的活动。通过专题和活动的开展,刊物的名声得到了宣传,刊物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其在读者和诗人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话题研究的深入和时尚性

 

当代高新技术的革命带来的是整个传播方式的革命。高新技术几乎应用到了文化的所有领域。这给文化艺术的存在方式带来的变革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声像消费的加剧和数码复制技术的全面渗透。有论者指出,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风,已经导致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文化生产方式工业化,实现了从文化手工业到现代文化大工业的深刻变革,直接导致文化工业革命。文化作坊让位于文化工厂,社会文化大生产取代个人文化小生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其实这只是看到了传媒革命前期的成果,那就是文化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这主要表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纸质媒体和胶片电影、电视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一阶段的成果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化的结果,其导致文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取消了小作坊式的独立个人的运作。我国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属于起步阶段,这和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在他们那里文化产业已经全面发展到创意产业阶段。而我们国家要提高国家软势力,不能再一步一步地从西方国家发展的道路从头走起,否则会一直落后于他们的产业发展。故此,跨越式综合性创造之路成为很多创意产业专家的共识。

我以为把一份传统的诗歌刊物和一个时尚的影视传媒公司联姻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思维,一方面可以通过影视传媒公司在市场上的影响获得丰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寻找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结合点,从而获得更好的利益回报。可以说目前的“下半月”已经走出了第一步,那就是“借鸡生蛋”,从刊物的出版看,办刊的质量明显比其它同类刊物强出很多;从其社会影响看,在很短时间里就吸引了大众眼球。这是明显的创意思维带来的成果。艺术创意要求:艺术产品吸引注意力,注意力就是最大的效益。其实,目前,“下半月”得到了“注意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下一步该是诗歌产业化发展之路。如何让优秀的诗歌产品通过当代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得到更大的影响,让策划得到进一步延伸,比如通过产业化运作,推出诗歌声画节目,创作并演出诗剧,通过诗歌的市场化结合,为企业产品创作富有特点的诗歌宣传等等。同时可以联合一些村落和旅游区搞诗歌和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活动。因为古村落保护中就应该有对民歌民谣的收集整理,而通过对当代诗歌的研究去发现过去诗歌的特点和原生态特征,进行学术上的比较研究;另外也可以通过当代诗人的田野采风活动,组织一些诗歌活动,或者诗歌评奖,系列图书的策划和推广等等。

 

诗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人类都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因为有市场,所以必须考虑到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怎样找到诗歌和市场的结合点,让诗歌不是苟延残喘而是能在市场中,因为创意得到更大的发展。当前最可行的路子恐怕就是现代传媒为诗歌服务,诗歌主动靠近传媒,以文养文,并在传媒发展中逐渐找到能让诗歌最终产生效益之路。

 

 

资料的鲜活和丰富性

 

学者孟繁华说:“任何大众文化都是模式化的东西。比如金庸小说和琼瑶小说。模式化是能够使读者、大众达到预期的心理期待的必要条件。”而到了创意的年代,这样的模式化创作估计要被观众拒绝。因为他们在信息如此丰富的年代里已经熟悉了模式化的创作,而且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时代,他们接触到的大众文化产品已经太多,这时候需要的是符合他们性情的,同时特立独行有个性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产品。这就需要创意。创意要求打破模式化生产,有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和以往的传统有所区别。学者金元浦说:作为市场社会的“经济人”,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的是消费广告、消费类像、消费品牌、消费欲望,也消费符号。他说,当代中国许多都市已进入一个准消费时代,艺术活动日益深入地市场化、商品化与产业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无不受制于消费社会的无形的手操控和拨弄。美丽与政治、美丽与经济、美丽与文化都有无法解开的关系,美丽成了产业。他这段话虽然着重于都市生活,美丽成为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但其实也指出了在传媒高度发展的时代里,消费观念的转变让都市人开始不仅仅是消费商品,更多的是上升到对审美世界,对商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消费,最终目的是在消费中获取精神的享受。

我以为,“下半月”刊已经在资料的鲜活和丰富性上下了很大功夫,已经为广大的学院和读者喜欢,但还不够。因为下半月肯定采取的是一种市场化运作,在没有国家拨款的情况下,让一份纯文学刊物闯市场,本身就有很大压力。这就需要首先在内容上下功夫,我们在创意学上把这个部分叫做“内容产业”,内容产业丰富了、策划正确了,再有强大的创意阶层,一般一个创意就可以成功实现。我以为丰富的内容、鲜活的话题策划,都让《诗歌月刊·下半月》充满了活力和生计,它如果要推向市场肯定没有问题,但有个实际的问题是:它能够支持多久?因为一本好刊物要向逐渐赢得读者和市场是需要时间的,而投资者的热情和实力能否能为这份刊物从创业到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做好准备?这可以说是一项风险投资。而如果有大的财团和投资商,看好了这份刊物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市场中的位置,并结合产业发展的理论来论证的话,“下半月”应该得到他们的投资,让他们融进更大的资本,从而破除坚冰获得市场利益。让诗歌刊物攀上大树,找到大的财团,并能独立保持其先锋状态是最为理想的状态。这如同当年中国动漫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也许和文学谈钱有点俗气,但面对一份有前途的刊物,我们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它今后的发展后劲和前景,单靠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充填新鲜血液。也就是说,创意阶层不仅是主编和编辑还应该有创意、广告、销售和市场营销队伍组成。这可能是一个杂志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诗歌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正是传媒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创意产业要求强大的创意团队将创造性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渠道,将它宣传推广并获得巨大的销售利润。单个的作品或者说过去传统的单兵作战已经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或者说那种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一个成功文化商品已经需要具备的条件除了其巨大的吸引力,还有能够在消费中给予受众情感和精神的影响,对人的内心世界有所提升。人们在消费产品时也是在体验产品带来的快乐。所以“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城市竞争的最大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可以说注意力来源于传媒强大的攻势和先进的手段。同时产品持久的吸引力和品牌效果最终要达到体验经济的层次,这是当前文化消费年代的共识。

而我们的杂志要进入创意时代,要用自己的吸引力获得巨大的投资和回报,少不了创意。而一个创意杂志要吸引人,长期地留住人,最大的法宝是对人的精神观念的影响和引导。让他们在体验中获得精神的享受。愿意花时间和文化的创意者共同分享快乐。这既是对创意团队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一个消费者提出的要求。而以上的要求,《诗歌月刊·下半月》几乎都已经具备。我认为,这份刊物是创意学中一个比较典型的策划事件,是值得研究者认真研究的。而作为一名诗人和评论家,我更希望的是这样一份有活力的刊物生命力更为持久和强盛些,所以一改过去浪漫和诗意的表达而从理性的创意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份我珍视的刊物,希望自己的一些陋见能给刊物今后的发展带去一点小小的意见。也算是一个热爱你们的读者的一份绵薄心意。我希望《诗歌月刊·下半月》不仅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界的奇迹,也成为当代中国创意学的一个奇迹!

  

                                                               20085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我要留言|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08-2011 女子诗报网(nvzishibao.com)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女子诗报 本站技术维护:顾方软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