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女子诗报网 >> 小说随笔评论 >> 正文
动 态 信 息
普通文章浮出地表,并且标注历…
普通文章“鄙俗时代”与“神性…
普通文章中国十佳女诗人揭晓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2009…
普通文章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
普通文章英国最受器重诗人获得…
普通文章毕淑敏推出儿童文学《…
普通文章陆天明:我和我的父亲…
普通文章印地文版《西游记》出…
普通文章索尔仁尼琴另一面
更多内容
最近更新文章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2010年年鉴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印刷费筹…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2010…
普通文章“新好男人写作”诗选…
普通文章意识的空间——对女性…
普通文章请记住这群女人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论坛对“新红…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印刷费筹…
普通文章浮出地表,并且标注历…
普通文章我看女子诗歌或女性诗…
普通文章祖 国
普通文章曾经居住在很远的地方
更多内容
雪夜论诗         

雪夜论诗

作者:兰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92 更新时间:2009/10/26 20:44:40
 



 《憾人的“审父”之痛——女诗人白地组诗〈父女关系〉浅析》 





大约有一年的时间了,我莫名地拒绝着,拒绝着写任何赏析性的文字,即使有诗友相邀。但是,今天下午,女诗人白地的组诗——《父女关系》,却激起体内一股很强烈的冲动。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起作用呢? 

——这就是白地组诗中,那种罕见的,撼人的,“审父”之痛! 



这是一组叙事诗,由四首诗组成。依次是《父亲的名字与锁》《父女关系》《一粒灰尘的包裹》《母亲的脚趾》。其叙事非常真实,且有着强烈的抒情色彩。应该说,真实,奠定了诗歌打动人的原始基础;而将诗歌中的叙事与抒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却赋予了该组诗憾人心魄的力量!这不得不叹服女诗人内在的功力!整组诗歌,主要勾勒出三个人物形象:父亲、诗人、母亲,而父亲是其核心。“审父”作为全诗的骨线,贯穿始终。下面就让我从女儿和母亲的角度,分析女诗人是如何“审父”的。该组诗歌又是如何通过父亲这一角色,在人格、道德、责任感上的沦陷,直接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与诗人的“审父”之痛的。 

“在这一带,父亲的名字是一筐债务/许多人从半夜的呼噜里听到哭声/他们抓起鄙夷的皱纹抛到床边/床底下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这是第一首的第一节,诗人一起笔,就把父亲推向了审判台。在这里,父亲就是“债务”,就是“哭声”,就是“鄙夷的皱纹”,就是“空空荡荡”!“因为父女关系。我也不说父亲很坏。”“他乐意把别人的钱装入自己的口袋/然后无理由地消费。”(《父女关系》)其实,如果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贫困。诗人痛楚的是,父亲不但在物质上贫困,而且这种物质上的贫困已经把他逼向精神的边缘,进而从精神上击跨了他!那是一种彻底地击跨!秉性“属猪”的父亲“终于从精疲力竭的哭叫中选择逃亡”(《一粒灰尘的包裹》)但做女儿的,却一直坚信——“他应该还活着--我坚信是这样。/他只是被一粒灰尘包裹;他只是暂时让爱装睡/他的秉性只是因为他的属相/听说他属猪。但无法恨上这只动物。”(《一粒灰尘的包裹》)诗人在这里还在幻想,父亲只是“暂时让爱装睡”,而她依然“无法恨上这只动物。”“我是他的女儿。我保持父亲二字的温度”。如今,诗人对逃跑的父亲唯一的记忆,就是“用石片搓洗手背。这是真的/这些痕迹现在还在。我欣赏自己的少年/并且庆幸留下了一个家庭的时代特征/我在父亲隐匿的今天,还能记起父亲”(《父女关系》)呜呼,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痛啊!痛中有恨?!恨中有疼?!疼中有爱?!切齿?切肤?切心?此时此刻,我似乎完全丧失了选择词语的能力,无论如何都难以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词语!悲哉!甚哉! 

尽管如此,女诗人还是极力得不让“父亲”这个形象,在自己心里彻底地破碎!她在努力地寻找一切理由为父亲开脱:“父亲以前最主要的职业是拣破烂的/我有理由相信他是一位好父亲。” “然而/世界太花,啜一口劣酒也能熔化内脏/那么一些优良传统必定会遭遇失败/我的父亲,突然变成健全的瘸子”。(《一粒灰尘的包裹》)世界是污浊的,到处布满了垃圾,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因此而变成了垃圾!世界也是光明的,有爱,有美,有洁净!只有那些意志薄弱者,才经不起生活的摔打与磨难,而自甘堕落!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作为一个很真实的父亲,其悲剧是社会的,更是个人的。从诗中反映的情况来看,我认为,个人因素占了更大的比重! 

至此,一个严重缺乏责任感的父亲,似乎已经被女儿一步步揪出来,推向了道德与良知的审判台!但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诗人的痛愤之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而是一种深埋在痛愤之下的,最原始的爱父之情,是人世间亘古不变的亲情,它寓爱寓恨寓痛寓悲于一体! 



一般来说,诗歌至此结束,也未尝不可,因为组诗的题目就是《父女关系》。但诗人对于父亲的那种痛愤之情,那种对其道德与良知的刻骨拷问,似乎还未完全宣泄出来,于是又推出了《母亲的脚趾》!并以此作为整组诗歌的结束,从而将该组诗歌的那种憾人的“审父”之痛推向高潮。 

“母亲的脚趾向前翘着/它们从一块硬地上发芽。骨节中间/时而发出运动的声音,让每一种矛盾/解释矛盾”“那里排列着许多逻辑。比如/一个毫无消息的盼望;比如/接近一些鲜艳的物体。她的儿孙/爬在上面玩耍”。即使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丈夫,可怜的女人还是盼望着,而那又是一种“毫无消息的盼望”!痛,锥心之痛,自然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猪棚的上方悬着一张肮脏的蛛网”“母亲的影子,从槽中成为一堆果皮”。“一堆果皮”意象的选用,非常清晰地彰显了全诗最具悲剧性的人物——母亲!全诗以此收尾,掷地有声,回味无穷!至此,这个良知泯灭,责任感沦丧的父亲,立体地凸显出来。在破碎的妻子面前,在破碎的女儿面前,他还有退路吗?!由此我不禁感叹道:女人啊,女人!如果谈到一个家庭的破碎,那么最碎的那片必是女人!譬如,这里的母亲;譬如,这里的女儿! 



记得优秀的天津女诗人君儿在一篇诗评中,曾这样说过,历史进入到21世纪后,诗歌进入21世纪后,已经完全转为个人化的抒写,细节的打造,生命的自我呈现,叙事的,口语的,在日常生命中灌注诗意与发现诗意成为大多数诗写者的共识,人们已经厌倦发现真理似的口气,无论你的道理多么充足,如果没有真实生命的体认和具体生存背景的交代,便显得空泛而不当,接受起来也造成隔膜。(君儿《默默,与谁撒娇?》)个人觉得用这段话来解说女诗人白地的组诗《父女关系》,非常吻合。它是叙事的,它是口语的,它精心地打造着一个个细节,它是一种生命的真实呈现!在这里,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女诗人白地是真诗人,其诗是真诗,诗中充满了人间真气!这样的诗,可以给人以痛,以叹,以憾!尽管它属于当代诗写,没有一丝布道者诗写的影子,然而,当你读到这样的诗歌时候,难道就一点也激不起你的道德良知吗?难道就一点也激不起你对当今众多的责任感沦丧的父亲们的愤怒与拷问?!个人认为,这组诗歌,即使瞥开诗艺上的成功不说,瞥开诗艺上尚存的粗糙不说,单从这个角度看,它的情感价值就高于艺术价值。 

 



后记:白地这组诗歌,作于二00三年三月十九日。之所以还能让我在二00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的下午看到,是因为女诗人于十一日“夜半惊闻多年音讯全无的父亲遭遇车祸,临走痛温《父女关系》”,而发在了论坛《大河风》上! 这不能不说,残酷的现实,更增强了这组诗歌的悲剧性与憾人的力量!又一次证明了:生活远比艺术富有想象力! 

最后,愿死者地下安息!——不论丑的,美的,善的,恶的……

    天堂只有一个,地狱也只有一个,阿门!:(( 







2004.12.12 



 

 

《陈小三——“凶狠的美”的直呈者》



两年前,自从在诗三明认识了一个叫巫嘎的诗人,也就是陈小三以来,他的诗,我就每帖必读。对于这位个性愈来愈鲜明,面目愈来愈清晰的诗写者,其优秀自不必多说。这里,我只侧重于和忠实于个人的印象:陈小三——一个“凶狠的美”(《网吧,网吧》 )的直呈者。 



尽管小三“对诗,生活都常常感到惶恐,'已来不及生活'。一切只能勉为其难。”但作为优秀诗写者的他,仍颇为难得地拥有一双直面现实,洞穿残酷的眼睛。从而,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凶狠的美”。用他个人的诗语来说,就是呈现一种赤条条的“凶狠的美”!而这种“凶狠的美”在阅读者心中所引发的共鸣,疼痛的共鸣,自有它的撼人之处。 



其它的诗作不说,单单从他这次集中发在平行论坛的部分诗歌(主要是2004年的作品)来看,就更彰显了这一个性。我大略统计了一下,五十九首诗歌,以直呈的力量,展示生活的“凶狠的美”,从而营造出一种疼痛的审美境界的地方就有二十几处之多。譬如,“店铺里拳头似的水仙/砸向你的花朵/呵,这悲伤之水养育的心”( 《水仙》)“那墙上的巨幅女郎 /钢铁般的女郎 ”(《网吧,网吧》 )“玻璃上的雨像一排牙齿 /留下史前动物的哭泣 /闪亮的额头”( 《冬雨》 )“那些西瓜都绿了/卖瓜者守着它们/比赛谁更郁闷,更早爆炸”( 《街景》 )“孤独会要了你的命。孤独与恐惧日夜编织你 /写下你:一切地址都是遗址都是废墟 ”(《地址》)“一股琉璜味的晨光/黄昏般的晨光/那一角红色硝石颜色的天空/猎枪里的红硝石,扳机里红硝石”( 《晨风》 )“衣上的雨滴像个枪眼”(《夜雨已是凌晨之雨》) 在这里,诗人用“拳头”,“砸”来形容水仙;用“巨幅”“钢铁”来形容女郎;用“一排牙齿”来拟化冬雨。。。。。。在这里,诗人还爱上了(或者说,被爱上)一系列颇具暴力性的词语:“爆炸”、“遗址”“废墟”、“琉璜味”“红色硝石”“猎枪”“扳机”、“枪眼”等等等等。正是这种爱,程度不同地强化了小三诗歌中那种特有的气质——“凶狠的美”!而这种“凶狠的美”,不论诗写者是有意为之,还是由于生活的重压,艺术的磨砺而自然流露,都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心灵上的映照。其独特的诗美是不可小觑的! 

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不妨将小三最能表现其诗写特质——“凶狠的美”的代表作《烈火烹油 》,全诗引用至此: 



《烈火烹油 》 



那一条河是一口大锅,河水沸腾了,开了。红的,绿的和莫名的灯火,闪烁的霓虹灯箱广告牌,全部投进河里。大河两岸,人们被剥光衣服,被驱逐于此,趿着拖鞋拉拉踏踏地走,整夜整夜地走,或者坐在草地上,他们有一张牛马般苦闷的脸,变形的脸,发着高烧的梦呓般的脸,牛马般地相互伤害,蹂躏着草地,抽烟,不停灌啤酒,吃着发酸的荔枝、葡萄、水煮花生和瓜子,把垃圾投进河里。风是热的,姑娘的皮肤是热的,情欲是热的,粘稠的,热的,脏的,不洁的,无头的。啊,河上吹来热风,酸风,腐烂的风,灯火通明的游船慢腾腾地来回开着。大河两岸到处烟雾腾腾,摆开摊位,烤肉串,烤牛肉、羊肉、马肉、人肉。那些星星呢,如同锅里的铜豆子,这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铜豌豆。多好的一锅上好的油,多好的一口锅,星星,灯火,牛马般的人民来回换脚。谁能在天空飞着而不加入?天空是一个锅盖,盖下了,来呀,一起来,给锅底再加一把柴火,再烈些再烈些。最后让我们排队跳进去,跳进去,好一个繁华人间,好一个烈火烹油人间活狱。 



2004.8.8 





“那一条河是一口大锅,河水沸腾了”——那一条河,是一条生活的河,一口沸腾的大锅! 

“多好的一锅上好的油,多好的一口锅”——生活原本美好!或者,在这里,作者根本就是反其意而用之。 

“星星,灯火,牛马般的人民来回换脚。谁能在天空飞着而不加入?天空是一个锅盖,盖下了”——生活原本残酷,没有一人能漏网!! 

“来呀,一起来,给锅底再加一把柴火,再烈些再烈些。最后让我们排队跳进去,跳进去,好一个繁华人间,好一个烈火烹油人间活狱。”——生活原本比残酷还残酷,没有一人想漏网!!! 



在这里,诗人运用“牛马般”、“烈火烹油”“人间活狱”等一系列暴力十足的词语与意象,以直呈的方式,将其“凶狠的美”呈现得何其淋漓,何其尽致!我们不能不为之,所感染,所撼动,所疼痛。。。。。。而这正是小三诗歌打人的力量之所在! 



当然,它最终要归功于诗人对于生活的敏感与敏锐,观察生活的视角之独特,以及愈来愈深刻的洞察力!甚至,与诗人的性格、阅历、人生观与世界观,以及平时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一贯的创作主张,都密切相关相联。但这种上承灵气,下接地气,颇有人气的个性诗写,无疑是扎实的,可靠的,是值得期待的。它成全了一个优秀诗写者陈小三,也造就了当代诗坛独一无二,颇具独特诗美的陈小三。 







2005。3。1 











 《黄志萍小诗<环境描述> 赏析》 



 河北女诗人黄志萍(网名:沉香木)的诗,我读得不少。从最早时期的,或偏重于抒情,或偏重于写实的长诗,到现在的,更侧重于唯美、空灵、举重若轻的精短小诗,我几乎是看着女诗人,一步步地成长起来的。下面就她的一首小诗《环境描述》,试作一番浅析。 



◆ 环境描述 



其实 

你们都看见了 

我的周围 

我美妙的周围 



那里 

除了石头就是翅膀 



总有一天 

我会成为它们的一部分 

要么彻底冰凉 

要么拍拍尘土飞走 



 这首只有三小节,仅十行的小诗,作者以口语的直接,在前两小节里,就紧扣诗题,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现实环境的问题:“我的周围/我美妙的周围”“那里/除了石头就是翅膀”,而这些,“其实/你们都看见了”。这是一个事实,更具有不容质疑的残酷。在这里,作者除了动用了两个非常漂亮、贴切的意象:“石头”和“翅膀”之外,还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我的周围/我美妙的周围”。“美妙”一词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直逼人心,又引领下文。总之,作者在这两小节里,为了最后一小节的高潮,是一再蓄势。一旦觉得把全诗的铺垫蓄足了,诗人就毫不犹豫地把笔触推向全诗的高潮: 

 “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它们的一部分/要么彻底冰凉/要么拍拍尘土飞走”,大有直抵黄龙府之势。在这里,诗人把环境极其形象化地描述为两种境况:一种是“石头”样地沉重与“冰凉”;一种是“翅膀”似的“拍拍尘土飞走”。而它的残酷就在于“总有一天”!无一人能幸免,无一人能逃得开这一悲剧的运命!而“拍拍尘土”这一动作,又是何其形象与神似啊!这让人不由得不佩服作者在谴词造句上的功夫。但不论“拍拍尘土飞走”的,还是“石头”一样留下的,都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冰冷,无奈而绝望!至于,“拍拍尘土飞走”的,是否会寻到一个有点亮色与暖意的环境,谁知道,谁知道呢。作者在这里恰到好处的留白,正体现了诗歌内在的张力。而尤其值得称道的,则是:面对如此沉重的主题,作者没有作庸常诗人状,或大喊痛苦,或直呼无奈,而是不动声色地描述与节制。作者举重若轻的功夫,由此可见一斑。 

 记得有一次,和黄志萍闲聊,谈及的恰是诗写者对于举重若轻功夫的拿捏。她说,其实,任何诗歌都是在写人性的疼痛,幸福的诗歌是不够好看的。我追求的是“举重若轻”。而不要狠劲写,不要把疼痛写明白。举个简单的例子,谁都知道,艺术的感染力是什么。就像哭,一个人号啕大哭,倒不如带着微笑掉眼泪来得更痛彻,更打动人心。正是诗人在目前这一创作时期,对于“举重若轻”创作方向的追求,以及平时对“举重若轻”功夫的刻苦修炼,成就了这首小诗,也成就了一个女诗人的唯美与隐忍。 

 当然,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对现实环境的无奈与绝望,是几乎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遭遇到的个案中的共性,是一种隐忍的疼,是一种典型的灰色调。如果单纯地从艺术的尺度来衡量的话,它确已无可挑剔。但诗中流露的那种消极无奈的灰调子,却是不可取的。而这个说来不大也不小的社会问题,正是值得人们深思与关注的。 





 

 2004。12。27 









“啪啪作响”的枝条——孙慧峰短诗《木乃伊》简析

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很普通,却被诗人演绎得凄婉美丽,刻骨,动魄。下面试作简析,以解心头之惑。

第一节,开篇第一句,诗人就给女主人公的整体形象定位以“身上长满枝条”。虽是枝条,但依然很美:一到/夜晚就挂满露水。枝条/充满弹性,露水充满颤动,/每一时刻都有空气转弯。”同时,诗人在这里还寄寓了这样一层深义:既是枝条,就有长叶,开花,结果的希望与可能。但是,纵观全诗,诗人其实在这里就为这个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打下了伏笔——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以枝条的形式开始,最后仍以枝条的形式而告终。

第二节,承接第一节,叙述了二人交往的一些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我还没有恋人,/她还没有露出牙齿,咬断身上的黄绫。”二人的感情,还处于浅表状态,远不及刻骨的深度。“露出”、“牙齿”、“咬断”几个词用得实在是好!隐隐地暗含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也为最后的结局再打伏笔。

第三节,感情继续发展,“策兰说,是时候了。”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引用了保罗·策兰《花冠》一诗的最后一句,既准确地说出了男女主人公当时情感之热烈,同时也大大加强了诗歌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如果你细读过保罗·策兰的《花冠》,就不难发现,孙慧峰《木乃伊》一诗的创作灵感很有可能来源于它。包括一些词语的运用都相同,如“贝壳”、“黑暗”等。只不过,策兰说“秋天从我手里吃它的叶子”,而孙慧峰由“叶子”回到“枝条”,并以此贯穿全诗;策兰诗中的爱情终成正果,而孙慧峰表现的却是一幕爱情悲剧!其实,这正是孙慧峰的高明之处:古为我用,洋为我用!借他山之石,修炼我盖世之功!“但在此之后,我们没有拥抱,没有在一张床上/扭打月光。”“我对着她的枝条,说出内心的真实,/她摘下露珠,铺成一个睡眠的屋顶。”男主人公“说出内心的真实”与“她摘下露珠”相映生辉,悲剧至此已经铸成!于是便有了女主人公将灵魂的“露珠,铺成一个睡眠的屋顶。”死亡的动作,之轻,之美,全被诗人给诗化了!一个女孩子为爱情去赴死,就象到一个缀满露珠的屋顶下睡眠一般。这纯粹是一种诗化的美!极富迷幻性!是一支强烈的制幻剂!如果撩开这层美丽的面纱,就会展示给人们一个严酷的现实——年轻鲜活的生命,因爱情而失去!它带给阅读者的仍是一种撼心动魄的撕裂之痛。所以,个人认为,这样的结局,这样的细节,充其量,是一种艺术之美,悲剧之美,不值得后来者效仿!

最后一节,在时间与空间上有一个很大的推移和转换,诗人将镜头拉到多年后:“我至今保留她留下的咒语”。多年后,男主人公对这场爱情的回忆,落脚于她的一个咒语,作为全诗的结束:“有一天,/如果能够呼吸,她将借来头发和眼睛/做我的邻居,夜夜在隔壁/将枝条弄得啪啪作响。”可见此爱的刻骨铭心!而一句“将枝条弄得啪啪作响”既是对全诗首句的呼应,同时,也写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这种没叶,没花,没果的爱情的不甘与抗争!

综观全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由爱生恨,恨极生悲的爱情悲剧,刻骨之极,凄美之极!说实话,自从读了这首诗,那“啪啪作响”的枝条,就经常晃动在我一抬头,一俯首之间!此诗的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最后,再说一说诗歌的题目。其实,初读此诗,我就被“木乃伊”三个字所吸引。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诗中,这个凄美之极的爱情故事,距今年代久远;或者,它仅仅是在诗人的感觉里,年代久远。但是,它就象古代的木乃伊一样,永远留存于诗人体内,再不腐烂!对于诗人来讲,这是一种恐怖,更是一种永恒的怀念!而与忏悔无关!

总之,全诗以“枝条”为线索,将男女主人公感情发展的细节有机串起。结构上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诗人的直觉,表达准确到位。悲剧美的营造,丝丝入扣,扣人心弦!诗歌的节奏,随着诗人的呼吸与爱情故事的展开,而波动,而变化。个人认为,除了第二节在叙述上,流于平铺直叙外,《木乃伊》不失为一首佳作。





2005。5。4





附:《木乃伊》



她的身上长满枝条,一到

夜晚就挂满露水。枝条

充满弹性,露水充满颤动,

每一时刻都有空气转弯。



我看见她时,她还没有长叶子。

我看见她时夏天还没有洪水滔天。

煤气没被关掉,楼梯没被焚毁。

在稍后的一些时候,贝壳还没有掉进蛛网,

图书馆的灯光还没有关闭。

我还没有恋人,

她还没有露出牙齿,咬断身上的黄绫。



但在此之后,我们没有拥抱,没有在一张床上

扭打月光。策兰说,是时候了。

但我们没有互相交换黑暗的性和光明的爱。

我对着她的枝条,说出内心的真实,

她摘下露珠,铺成一个睡眠的屋顶。



我至今保留她留下的咒语:有一天,

如果能够呼吸,她将借来头发和眼睛

做我的邻居,夜夜在隔壁

将枝条弄得啪啪作响。





16:07 04-7-5









 

《亦庄亦谐话青蛙》 



湖北青蛙的诗名,自我2002年上网以来,就有所耳闻。但比较集中地阅读其作品,还是第一次。集中阅读一个人的作品是愉快的。这种愉快表现在青蛙的作品里,便是淡淡的古意,如痴如醉的情事抑或说性事,与浓浓的民歌风味。而三者结合得完美与否,完美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优劣的程度。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其作品的风格,则非“亦庄亦谐”莫属。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试作简析。



1.古意



综观青蛙的作品,可以说,古意盎然。如《在前朝的旧事里往南走》,不论从取材,还是诗语言,皆有充分地体现。“那是前朝的事了。淅淅沥沥的的雨下过不停/我与春红姑娘执手相看泪眼。那晚我只剩下三文钱/不能再睡香罗帐里面”。霍霍,好一个穷秀才,就在青蛙笔下酸兮兮地出场了。“写几句唱词卖不了几个钱。我告诉琵琶弹得好的妹妹/我的身子,钱囊都空了。/那段时间,我只能在自己身上养着音乐”。穷也罢,酸也罢,有自知有节制方好。可惜我们的酸秀才“身子,钱囊都空了”,还依依不舍“琵琶弹得好的妹妹”。真真让人苦笑不得矣!只好在心里忍俊不忍地骂一个句:好一个情种!呵呵。至此,诗人笔锋一转,缓缓向众看官们道出:“那是前朝的事了。江水暴涨,青蛙在春夏夜里拼命叫喊/童话王子巡游天下。鞍前马后/都挂着诗歌的铃铛。”整首诗歌的张力与空间一下子拉大了。“小姐们青丝如云,对镜贴花黄。我一转身/就看见我小时候的恋人,站在洞庭湖边,已经是位伶俜可人/的弃妇”。最后一小节,诗人通过“青丝如云,对镜贴花黄”的小姐;通过“洞庭湖边”“伶俜可人”的“恋人”加“弃妇”,古色古香地收束了全诗。诗人受古诗词浸润,之深之浓之厚,可见一斑。这种由内而外的古典气质,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从而成为其诗歌的特色之一。值得怀疑的是,诗人一袭古典袍子下,究竟藏着的是什么?是否就是一把刺向现实的剑,的确应引起各位看官的深思。



2.情事



关于情事的抒写,抑或说性事,在青蛙的作品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在《我的空中巴比伦》和《我的丑姑娘》里,表现最为突出。情色描写,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并不鲜见。青蛙的高明就在于,他的情里有古意,色里有真情。这就不能不让人神而往之了。“啁啾鸟声若出诗经,和风煦暖,有如丝帕/披在我这裸男身上”。霍霍,一个裸男有啥子好写的?呱呱叫的青蛙,竟然写得这么古色古香,哈哈。“我笔法粗陋,只能形容她身轻如燕,款款趋前/为我宽衣,我替她解带。她面泛桃花,呼吸芳香/急促,一座座沙丘任我磨蹭,颇费一番功夫”。象这样古色古香的性感情事之描写,在青蛙笔下不胜枚举,且打住!我们的众看官们自有公论,呵呵。



3.民歌味



浓浓的民歌风味,在青蛙的作品里,几乎贯穿了始终。这是构成其作品风格“亦庄亦谐”的关键。从发平行的一组作品看,《在上海地铁里晃呀晃一晃》《在月亮上买醉》《奔啥子前程》集中地表现了这一特色。譬如:“多年前我是个十六岁的少年郎呀/已有初恋放呀放在一个叫上海的大地方”“赶路呀赶路,赶上好时光/好时光只是像在上海地铁里头晃呀晃一晃”。(《在上海地铁里晃呀晃一晃》)一唱三叹,民歌味十足。“地球默不作声,在远处作陪。我大声唱:/小妹妹,小妹妹,你三千弱水,三千弱水/两颗乳房又小又结实,两颗乳房又大又洁白”(《在月亮上买醉》)简直是民歌风味与情色描写的完美结合!



当然,青蛙的作品也不乏关注民生与世界和平之抒写,如《给我几个镜头吧》。还有一部分相当漂亮的短制,在我看来,纯属灵感之作,如《人生一半是海水》。但古意,情事,与民歌风味的有机融合,却是其作品的主要特色,从而形成了“亦庄亦谐”的青蛙风格。







2005.8.21

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我要留言|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08-2011 女子诗报网(nvzishibao.com)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女子诗报 本站技术维护:顾方软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