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女子诗报网 >> 女诗人作品 >> 如水人生 >> 正文
动 态 信 息
普通文章浮出地表,并且标注历…
普通文章“鄙俗时代”与“神性…
普通文章中国十佳女诗人揭晓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2009…
普通文章北岛:不管时代怎么转…
普通文章英国最受器重诗人获得…
普通文章毕淑敏推出儿童文学《…
普通文章陆天明:我和我的父亲…
普通文章印地文版《西游记》出…
普通文章索尔仁尼琴另一面
更多内容
最近更新文章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2010年年鉴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印刷费筹…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2010…
普通文章“新好男人写作”诗选…
普通文章意识的空间——对女性…
普通文章请记住这群女人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论坛对“新红…
普通文章女子诗报年鉴印刷费筹…
普通文章浮出地表,并且标注历…
普通文章我看女子诗歌或女性诗…
普通文章祖 国
普通文章曾经居住在很远的地方
更多内容
我的被评论         

我的被评论

作者:如水人生 文章来源:女子诗报 点击数:1745 更新时间:2009/11/8 11:25:57
 
我的被评论:



之一:简明老师的评论

《让我们私奔吧》



此生只需要一匹马,一匹会飞的马

从一个晌午起身,从红蜻蜓的左翼点水而过

穿越命定的树林时,我有些悲观

怕我们半路离散,怕我们的马知难而返

怕梦醒时分,树叶面临冬天



我就这样躲在甜蜜里悲伤。一面暗数海水

我的致命硬伤就是水,柔软的水

如果有一天我死于水,葬于雪

请为我击木起舞。为我准备一些露珠

和凋零的花絮。为我准备一个能容纳

两只蝴蝶的坟墓



你瞧,我是一个没出息的女人

在最快乐的时候哭泣

在最成功的时候畏惧

在拥有爱情的时候,智商仅相当于传说中的精卫

或者山腰飞过的啼血杜鹃



现在,我必须乐观一下

现在,我们在私奔途中一帆风顺,风雨无阻



《无论如何》



我落在弱小的心房。海不可填

山不可移。六月,不可省略

我面朝黄土,想起背上的蓝天奇高无比

无论如何,我需要一些谷物

和一些雨水

无论如何,我都要亲眼看到彩虹

弯成桥形



无论如何,我都要站在大地上

仰望爱情



《伯牙子期》



在雪落之前,你一定要回来

鸟越来越少,是非越来越多

我从不轻生。但厌倦

你来,我端坐窗前

弹一曲月明风清

再弹一曲山高水长



一首诗的气韵是否饱满、流畅,关系诗的质的;一首诗的气质是否出类、特别,关系诗的品格。品格既是外在的气象,又是内在的意蕴。所以说,是气质把诗从其它文体中区别出来,气质最终会主导审美。如水人生的《让我们私奔吧》,海男等女诗人都有过大同小异的表述,差别在于:她们的“白马王子”或悲或喜,或痴情,或负心。“私奔”在诗中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如水人生的“私奔”,为什么还能打动人呢?她为“生、死、爱”这个恒古不变的文学主题找到了崭新的、别具特色的“喻体”: 我就这样躲在甜蜜里悲伤。一面暗数海水/我的致命硬伤就是水,软的水/如果有一天我死于水,葬于雪/请为我击木起舞。为我准备一些露珠/和凋零的花絮。为我准备一个能容纳/两只蝴蝶的坟墓//你瞧,我是一个没出息的女人/在最快乐的时候哭泣/在最成功的时候畏惧//。

我尤其喜欢《伯牙子期》这首短诗,仅仅六行:在雪落之前,你一定要回来/鸟越来越少,是非越来越多/我从不轻生。但厌倦/你来,我端坐窗前/弹一曲月明风清/再弹一曲山高水长//。足够了。精彩活在瞬间。



之二:绿风女诗人特区第十二期诗歌秀————如水人生

《语言的磁场——读如水人生的诗歌》     文/天涯孤鹰



诗歌写到一定的状态,语言已经退居其次。语言已经只是心灵的奴仆,跟从情绪 迈开它细碎、本真的脚步。就像武侠中的剑术高手,剑随意念而生,人剑合一。你看到的外在舞动的表象已经不是剑气本身,而是人原初的灵魂本真。当一篇文字读完,你如果感受到的已经不是文字本身,而是诗歌所呈现的心境和意念,你已经深深融入 那种心境和意念的磁场中,不能形容、不能自己。这样的诗歌一定已经是真正好的诗歌了。



不能让读者进入这种状态的诗歌都不能称其为一篇好诗。



所以诗歌最高的境界应该是人、意念、和语言三合一的境界。语言随风而生、随气血而舞。语言只是意念的一场旋风。随心境自然而生成。你接近这场旋风时,你已经被吸入它的鬼魅和灵魂。



好的诗歌是一种圆满。是一种有着向心力的磁场。 



如水的诗歌已经基本上进入了这种层次,这种境界了。她的诗就象她的人,她的水样清洌的性情。她的语言也随她的这种散漫、闲意和慵懒,汩汩地从她心的湖泊自然地 流出。带着词句原初的淳朴和剔透,和她心灵的芬芳。



        如水说:《无论如何》



        我落在弱小的心房。海不可填

         山不可移。六月,不可省略

         我面朝黄土,想起背上的蓝天奇高无比

         无论如何,我需要一些谷物

         和一些雨水

         无论如何,我都要亲眼看到彩虹

         弯成桥形  



如水写这段文字时,我想心底一定先生成了某种韵律或类似音乐般的情感。表现在外的语言流富于琴弦的和音和动感。她渲染了一个生活的女子淡泊又悲悯的心境。除了起句有点问题,其它几乎是完美的。



       《在夏天开始之前》

    

         梅雨一直在窗外走来走去

         不说新闻,不说旧历



        在夏天来临之前

         我总得和你说点什么

         比如河边那枝桃花的红

         和山里那块石头的黑

         话未出口,雨就停了

         草就这样绿起来



        我要站在草地边上

         忘掉一些旧事情



      《长江水》

        

         我崇拜的长江水就在脚下

         有时侯浑浊不堪,力大无比

         有时侯,看起来洁白无瑕的水珠

         被自己碰碎



        我要学会不收集,不呻吟,不怜惜



这两首诗几乎就是女子心底的喃喃细语,是与自然交流的一种内心的独白。所用的技巧就是将动植物人物化,将心底的情感移情与自然。人几乎就融入浑然天成的场景中 。与外物一起猩猩相惜。



还记得当初的红颜浓情挽留如水的盛况。这也是众多论坛经常上演的一出出感人的场景之一。在这里大家都象是一个学堂的学子,保持着纯洁的友谊,彼此温暖、珍惜。但如水没有停下出走的脚步。因为心里委屈的声音太大了。那次我知道如水的性格是坚定的。一但认定的事不会为外界的喧嚣所动摇!这种性格表现在她的文字里,有一种超尘脱俗的清高味,有一种置身世外的冷静和淡泊。这也是她诗歌的主要风格。一种现代派的新田园诗风。



       《黄天厚土》

         我要往西部去看黄土

        去看吕梁英雄和崖壁上的树



        冬天的黄河

        她在壶口大睁双眼就跳了下去

        饮一口烈酒,就叫一声烈妇

        再敲打一下安塞腰鼓



       黄天厚土的黄

        黄天厚土的天

        黄天厚土的厚

        黄天厚土的土



       今夜,请允许我将这些词语反复使用

        我黄色的骨头,皮肤和血肉

        都浩浩荡荡地与黄河纠缠不清

(零七年正月十二写于三门峡) 



这首诗是我在匆忙中读到的如水少有的烈性之作。如水的诗歌大多是冷抒情的。只也与她个人的性情有关。面对自然的浩大和澎湃,冷静的如水也难掩心中的激越!文字也壮阔浓情。虽仍有一丝她习惯性隐忍的痕迹。而她大多的诗歌都是生活的,她的灵感大多来源于她的生活经验。许多的人特别是少年的人写诗歌起初都是缘于阅读的快感,缘于内心情感的喷薄。当一个人大多诗歌的灵感缘于身边琐碎的生活时,她的诗歌已经与她的生活与她的生命密不可分了。这时候,她已经成了一个自觉的诗人。她的生活便 已经是她的诗歌了。



《垂首,是另一种仰望》 

          1.

         今年夏天,我爱上天气和一些数字

         石头十次滚落,我皱了九次眉

         并亲眼看见,鸟归于自然

         山下,我脱下鞋子,开始与荆棘结缘



         我不善良.但我放生过蜻蜓。并不断地

         卸下面具。后来,我身上长满羽毛和鳞片

         再后来我醒了.今天,我不再自满

         也没有新的不耐烦

          2.

         现在,我承认自己是一块石头.

         所有的花都开了.我依然是一块石头

         我的母亲很普通.父亲也很普通

         我很幸福.我看见一群鸟

         飞过头顶.有的高些,有的低些

         它们排成人字形.地球上的人类

         声音有的悦耳,有的沙哑



        它们飞过去了.还有新的一群要来

         我飞不起来.面对风雨

         我必须面无表情.把旧日伤口

         藏起来

         3.

         有一柄小伞

         有一条小路

         有一个人

         我就可以称为幸福

         并干掉桌上的那杯酒



        我不断地看流水,唱山歌

         掸掉衣服上的尘埃

         不断地,仰视天空



女性的文字总是有一些细腻,有一些生活。在生活的背面,如水会写出淡淡的或浓浓 的诗意来。她所选用的意象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里的物品,利用这些身边事物的唇语 ,演绎她内心出世的情绪。她的语言风格有着脱俗的平凡,在淡泊的运笔中,见风见雨, 化腐朽为神奇。



如水惯用的这种新田园派诗歌由于本人阅读的狭隘。一直纳闷,不知源头出自那里?是源于人们心田倾力于对贵族诗歌平民化的改造吗?这种风格在如今的论坛已经很是风靡,我看到很多特别是女性写手大量的甚至是肆无忌惮的运用。整个论坛、男女老少,一派 田园回归气象。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意象转换间是否妥帖、自然。运笔是否呼风唤雨。如水 在这类诗歌中已经是高手了,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这种文笔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她们大多注重文笔的奇丽,于平朴中透出自己的聪颖来,整体上往往是一些心情的喃喃絮语,呈现出来的也只是残章断片。没有谋篇布局,成不了大的气候。读完当时阅读的快 感和惊艳就丢下了,留不下什么回旋。当你大量阅读完这类诗歌后,那种相同的语境,相同的诗境,相同的技巧,相同的外延给人许多模糊的印象,好象她们都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是同一种心境下的文字的舞蹈。



诗歌是如水一直在用文字演说的事业。妹妹是高手,希望能看到从其中的突破。写出更多场景宽阔的诗篇来。



   附:

       《囚》

         我试图打开一张纸

         画上心脏。今夜不成方圆

         鸟,不喝水



         有人在酒杯里笑

         有人在酒桌下哭

         有人在座椅上转个不停

         想起朋友和仇人,面无表情



         秒针还在一口口喘息

         天蓝得孤单而沉重。我把画从左看到右

         最后决定放弃城池。风沙满天飞

         我终于学会关闭窗户



      《秋日私语》

        1、慢拍

         蜗牛喜欢房子。蛇喜欢洞穴

         蚊虫可以小隐于山坡,也可以

         大隐于市。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丢失的羊群

         和草原,鞭子上秋迹斑斑

         那么多动物一直活着。我们也活着



        抛开所有的细节不谈,自从指南针病了

         我们一直在寻找良医

         现在是鱼游浅水处,鸡鸣桑树巅

         现在是秋天找你,我们找秋天

         秋风太薄,而草太尖



         2、还是慢拍

         从一片迷茫飘渺的雪花,读懂人生的

         全部意义。此刻,我离这句话距离遥远

         我们在酒桌上逐渐谨慎,不想再殃及自己

         许多年来,这已经成为我羞愧的首要理由



         那时候,一棵精神抖擞的禾苗

         不寻找任何借口。随着刀剑的不断深入

         我们渐渐听到隔壁的呻吟

         你不断壮大的伤,顺着脊梁流下来

         每一滴血都患得患失。每一根头发

         都柔顺妥贴。但你还是不能走出自己的城池



         今夜无雨。你抱着日渐枯瘦的秋季

         不说话,不回忆,不叹息



       3、再来一个慢拍

         你能够吞下一棵树,或者一座城池

         最后,你选择吞下一杯水

         现在,你在窗前走来走去

         反复捕捉身体里的狮子

         你挥洒过阳光。也馈赠过月亮

         如今,饮尽乌江

         却画不出水的形状



         你是末路英雄,我是迟暮美人

         你瞧,我们多么般配

         来吧,用我的爱情慢慢杀死你的剑

         再杀死我的沧桑



之三:祁鸿升的评论



 我要活得慢一些(作者:如水人生)



我就允许花朵凋零了吧。允许别人看她的表情

充满同情。我要抬起头,看着天空

我要倚在旧墙壁上,慢慢梳头

我要在茶里,慢慢喝出菊花



身前清明身后雨,我要活得慢一些

再慢一些



点评:我曾经不止一次提到慢拍抒情这个概念,这实际上是我的个见。慢拍抒情说到底是一种切合于了悟人生悠然形态的话语方式。不同于电影镜头里面某些强调视觉效果的特写与回放。如水人生这首诗里就显示了一种从内到外的漫拍节奏,正是在这种节奏里我们看到了如水的人生姿态。“我就允许花朵凋零了吧。允许别人看她的表情/充满同情”, “花朵”的寓意没有创意,两个 “允许”却写得境界全出,这是省察人生之后的结论,诗歌整体节奏伴着这种悟性显得滞缓有致,这便是超然于物外的人生姿态。人生如水,世间万物都将成为土,对于往昔的纷争,诗人在洞明世事的阳光里,已经不屑了。 “我要抬起头,看着天空/我要倚在旧墙壁上,慢慢梳头”,天空已空,旧墙不旧,诗人温故而知新,重新打量生活的原始形态,一步步地向人生禅境这一世间雪域高原进发了: “我要在茶里,慢慢喝出菊花”,这里有不动声色的化典,读到这,我真是佩服于如水从艺术到生活的宏观把握的能力了。

“身前清明身后雨,我要活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这是如水慢拍抒情之后的结论,也是我们大家读诗后的最大感悟。





之四:深海之鱼的评论:



清醒地看守心灵的诗意——如水人生《挥手,2004》浅析



挥手,2004      文/如水人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题记

从第一场春雨开始,到大寒结束

谷子堆在仓底,蝉,一直叫

霜还在瓦上,露打湿的鞋,依旧未干

等那场雪落,再印满脚印

我的,你的,还有他的



去年我是一棵树,今年

我还是一棵树

我呼吸空气,并且看着你

也呼吸空气

我们这儿空气的质量永远为良

你那儿怎样

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活着

冷也好,热也好



总感觉到要结束,却不知道下一步  

怎么开始

午餐继续早餐。我把火腿切割成块  

这是早晨,那是中午

把年,想象成牛奶的模样,乳白    

容易变质。必须按时喝下去      

今夜的梦,该是第26集,也许是25,或者27

书自编自演。枕头,很充实        



窗外鞭炮声刚过,突然感觉到安静

年,很安静

我想制造点声音,比如琴弦

比如,相爱



    如水的诗歌既有山野女儿的质朴自然,又有着女性作者所不多见的质感和理趣,诗歌中的如水是性情的,又是理性的,清醒的看守着心灵的诗意。 

    读如水的诗,常感受到朴素到纯粹程度的那种美。

    这种朴素,不是词语的贫乏简单,不是思想的苍白浅露,而是用心打磨后的浮华尽去、返朴归真,是倾心生活又始终不忘保持心灵自守和对生活的审视时所获取的清醒深刻。《挥手,2004》即是这样。

    这首诗首先吸引我们的眼眸的,是她的题记。二十四节气是家喻户晓、老孺皆知的,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和平民意味,还有什么比“二十四节气歌”更能概括生活的原生状态,更能传递生活的朴质气息的呢?以它来作为题记,可谓独运匠心,很好的喻示了作者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理解,诗歌的主旨取向和艺术审美取向由此也可以窥见一斑。

    整首诗共四节。前三节顺着题记的指向一路走来,淡淡的行文,疏离的笔调,冷静的传达着作者经过沉淀的对生活的思考。在这三节中,诗句始终在普通生活与平凡世界中进行着,用的是普通而又普通的词语,比如春雨、冬雪,比如树、质量良好的空气、单调的重复着的早餐和午餐,甚至于诸如“年”“梦”“书”这样容易勾起人无数感怀的意象,她也借助极其世俗化的比喻一律去掉它们本身携带的诉诸精神层面的行而上的意味,还其世俗化的本来面目。她极力想告诉读者,这就是生活的原生状态——平淡,安静,琐碎,周而复始。      

    然而,就在这对生活的原生状态的不动声色的审视和尽可能客观的描摹之间,我们始终可以发现作者的茫然,这种灵魂深处的茫然感源自于人们渴望超越这种循环往复、平庸单调的日子却又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为了更为真切的营构和传达这种茫然的状态,除了“总感觉到要结束,却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开始”这样为数不多的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水不惜大量使用虚词,不惜单调的重复一些词语。如果说,前三节让我们读出了诸如松散、重复等跟如水固有的简洁清醒、凝炼冷峻不一样的语体特征的话,我想,与其说这是这首诗歌的不足,不如说是作者一种有意识的尝试。借助看似单调的重复来彰显生活的单调乏味,或许这正是如水的用意之所在吧?

    当然,如果没有第四节,那么这首诗至多不过是对生活的客观的描摹再现,或者是写作技巧的有争议的探索;第四节既让我们看到了平淡生活的温暖的着陆点,看到了如水诗歌的主流色调,也使我们重新找回了我们熟悉的如水式的简洁深刻,刚劲有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让作者勘探出暗角、背面甚至冷意的地方,常常也是她把暖色的触角伸到之处,她用执著坚韧的信念让那些冷化解,让黑暗变淡,让软弱慢慢消失,把诗歌引领到一种新的暖度、亮度和硬度,从而使得诗歌的整体格调得以提升。这在这首诗里表现为 “年,很安静/我想制造点声音,比如琴弦/比如,相爱”这样的句子,在她的《与阳光有约》里表现为“那些唐诗的筋骨,还在文字里铮铮作响/我的骨头和血,笔直生长”,在《落雨的黄昏》里,是“妆后,容颜无比娇媚,我的想象逐渐安静下来/总有一些目光射向远方,及远方的树,树上的叶,叶上的脉/脉上的家乡”。  

    总之,如水的这一首《挥手,2004》无疑是一月同题的的一个亮点,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作者在艺术上大胆的探索尝试,也看到了作者对喧嚣、驳杂的现实生活的整合与回顾、过滤和提纯。这是一个爱诗的人对心灵诗意的自守,在岁月的交接点上,我听到琴弦轻轻触碰心灵的月光,荡起悠远的回声。



                                                                                                        2005/2/17



之五:剡城剑舞的评论



久久阳光十二月之星——如水人生



    诗植根于生活。一首好诗是对生活的沉淀,是诗人回望深浅不一的脚印时溅起的思想的火花,是灵魂刹那的颤栗,是对熟视无睹的事物瞬间的再认识,所以诗既是个人的又是大众的。高明的诗人总是擅长于把极个人的东西通过长短不一的文字,从个别现象中提炼出本质的东西,或深入或浅出的转变成大家的认知,因为这飞跃,诗便从个人走向了社会,从小我转化成为大我。



    所以,诗首先必是自己的,然后才是读者的。一样的道理,读如水的诗,应该得先读如水这个人。



     如水在我的感觉里一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妹妹,洒脱、自如,极富才气。虽然我没见过如水,但有种直觉让我坚信,如水的眉宇间一定飘荡着一股狂放不羁的英武之气,所以我总是习惯于称她为假小子,习惯于把她的文字划入阳刚的类别。她的笔尤如刀,把一个个文字削得尖尖的,在灵光闪现的时候,她捕捉住的往往是隐在文字后面的意韵,触类旁通,用最直接、最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最独特的感受。如她在《落雨的黄昏》时写道:

其实,秋天的雨并非一无是处,譬如挫折

譬如温度,路的面孔湿漉漉的

妆后,容颜无比娇媚,我的想象逐渐安静下来

总有一些目光射向远方,及远方的树,树上的叶,叶上的脉

脉上的家乡



    从雨后路面的湿,到湿后空气的清醒,到挫折,挫折后面的安静,安静后面的最有力的依靠――家,诗人由眼前的景联想到身边的事,再由身边的事联想到身边给予温暖的家人,语言的张力,表达的感情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那句“脉上的家乡”,其蕴含的力量和味道,胜过万千言语。诗的魅力在这里也一览无余!



    如水这首《与阳光有约》,是刚刚走出一段黑暗的日子后写下的。那些日子里,以前一直在真空里生活的如水,最直接的感受着来自于生活的污垢和俗水,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里,她不知道如何面对,是放弃自己去同流合污,还是质本洁来还洁去,“12点的钟声里,我真实得像一滴眼泪。我比眼泪还要渺小。” 在这二难选择里,她痛苦、她忧伤,“岸是唯一的解药”,但她找不到!她的散文《岸》便是这种心理最真实的流露。反反复复的否定之否定后,如水终于选择了自我,她,逃离了离她本性很远的生活,重新找回纯净的空间。于是,阳光明媚起来,她的心又感觉了草绿鸟鸣,当黎明的晨风轻叩她的门窗,她由衷的呤唱:

凋零之后,荷香不再惧怕深刻

你看,从淤泥里取出的几节藕

被我,洗成了白色



至此,我们可以很直接进入如水的这首《与阳光有约》了。

等你在云层里,脱颖而出

在潮湿后面错过的黎明,开始苏醒

从十一点一刻进入正午,温暖

在黑色岩石和树干上,缓缓爬行

忘却夜和夜的痛



   诗人紧紧抓住“阳光”这个意象,由潮湿后面的错过开始,写自己又一次回到自己的轨迹,虽然残留了昨日的伤痛,但温暖的感觉、自由的感觉、真实的感觉、踏踏实实站在地上的感觉,让诗人不由自主的发出“给我一个起点,就足够了/一寸一寸走过山河,成为自己”!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个层面上,诗歌自然是局限了。诗人高明就高明在推已及人,她在这里其实最想表达的是一个人的生活观念,她要想告诉人们的是,不管你遭遇到什么,也不管你如何看待生活,人的一生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在寻找的过程认识,并在寻找的过程中回归,在得失之间、在否定之否定中获得对自我本质的清醒认识和更高层次的超越!



今天,我对你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你看,我会笑了,曾经哭过的表情

被阳光覆盖,明媚的春天

离心脏不远,旧的旧下去,新的新起来

你对我说,走吧,我们一起去看阳光



    紧接着诗人对着温暖的阳光欢笑,也是对着生活欢笑。欢笑常常来之不易,而这一点常常要痛过之后才会明白,才会深刻的认识到。所有的欢笑都是可贵的,就象每一缕春风总飘荡着温暖的气息!让“旧的旧下去,新的新起来”,诗人仿佛听到了生活的耳语:“走吧,我们一起去看阳光。”



这首诗最精彩的是最后一节,我们看:



宋词里雨雪霏霏,我翻晒少年的衣裳

那些唐诗的筋骨,还在文字里铮铮作响

我的骨头和血,笔直生长



前生,我就是一棵树

芦苇在风里90度弯腰,我笑笑

怀揣阳光



    我们很难从字句上来直译诗人想表达的内容,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唐诗宋词所隐含的品质来参悟诗人的本意。这就是诗歌,诗歌是用形象来说的,而如水做到了。语言的风骨,就是诗人的风骨!如果以前我们对如水一知半解的话,那么此刻就栩栩如生了!这是怎么的一个女子呢?深受诗书的薰陶,耿直、刚正、洁身自爱、疾恶如仇!铮铮作响的不是诗歌,而是诗人的品质!那一句“前生,我就是一棵树/芦苇在风里90度弯腰,我笑笑”,一个“笑”字,几多自信,几多坚定,让人不由得又一次感叹如水驾驭语言和形象的能力!



    纵观全诗,诗人从明暗二线(明线是对阳光的追寻,暗线是诗人对生活、对自我的反思)凭借深厚的语言功力,娓娓道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纵横捭阖,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充分的表达了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从中获得诸多裨益!



    这里我还想特别指出的是如水的诗歌语言。读过如水人生的很多作品,如水的语言,如水的情思,如水的灵动瞬间,每次读来,总会有满口生津、齿颊留芳的妙不可言的感觉。不管什么样的题材,她似乎总能找到最能打动你内心情弦的意象和诗句,表达起来又是这般的顺畅自然。更绝的是诗句里传递的深沉的哲理,这样闪动着哲思光芒的句子在女性的诗作里并不多见,但在如水的作品中却如一颗颗珍珠散逸着光华,使她的作品熠熠生辉,成为如水作品不可忽视的特色。这首《与阳光有约》也是如此,意象饱满完整,脉络清晰,语言形象感极强,富于个性且耐人咀嚼,韵味绵长。



    自然此诗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个人以为第一、第二部分写得拘谨,没有第三部分放得开,语言也不及第三部分精到。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是成功的,不愧为本期同题的压卷之作!祝贺如水!





附如水人生的《与阳光有约》



等你在云层里,脱颖而出

在潮湿后面错过的黎明,开始苏醒

从十一点一刻进入正午,温暖

在黑色岩石和树干上,缓缓爬行

忘却夜和夜的痛



给我一个起点,就足够了

一寸一寸走过山河,成为自己

2、

今天,我对你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你看,我会笑了,曾经哭过的表情

被阳光覆盖,明媚的春天

离心脏不远,旧的旧下去,新的新起来

你对我说,走吧,我们一起去看阳光



3、

宋词里雨雪霏霏,我翻晒少年的衣裳

那些唐诗的筋骨,还在文字里铮铮作响

我的骨头和血,笔直生长



前生,我就是一棵树

芦苇在风里90度弯腰,我笑笑

怀揣阳光



之六:老酒NN的评论



之一:《又见水样心灵与文章》——浅析如水印象(一)待续

到这里来的时间不长,接触的朋友不多,就喜欢论长说短,这本来是挺让人忌讳的事。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因为不熟络,新鲜感特强,那份感受就特敏锐,特刺心。如果将来彼此不再陌生,有些品悟就会呈现出一种迟钝的老态,那自然会手下圆滑,失却敏锐的独到的狠毒的目光,这又是我所不情愿的。所以,正所谓“陌上初识君,春风杨柳新”(老酒的体会心得),一切都得趁热打铁。迟了就会遭逢瓜烂果馊的变味现象。

刚到这里读诗品情感心悟性,我就被如水人生出奇新颖的想象、收放自如的挥洒情怀和纯熟的言辞锤炼以及构思的大气丰蕴所感动。那如水一般流畅的柔中带刚的笔调在我的脑海中映现出这么一个影象:有水的洁净、盈润,亦有水的韧度、刚烈。在潺潺流动时文静,在波澜兴起时壮阔。于是,一个水样的心灵在这样一幅画面里绝对是立体样的感受。从来在我心底涌动的大男子主义,认为世界是男人的想法开始受到强烈的动摇和摧撼。如水人生的才气蕴含着一种摧枯拉朽的动能和力量,并由她所织构的作品里散射出来。让我于深刻的危机中感慨:今天的女子确实不让须眉呀!我意识到她绝对是这里的一个具有旗帜性意义的领军人物之一。我们对这里的诗作妄加评论,这样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横亘在那里是没法绕开的,必须正面相对。于是我开始磨刀……就在这一期间,我听说这里不少风云人物(可惜老酒错过了识君机会)纷纷到外地改弦更张,另立门户,回来自然也就少了。这当然是个好现象,诗歌界由此多僻出一方领地。但也是一个坏现象,网络诗坛向来人多心散,如果不集中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共同形成秋雁的群体特色,不把这批有才气的诗人招于一面旗下汇成合力,而是任其各自为阵,是很难在繁杂混乱的当今诗坛中占领一席重要的位置,更不会对未来的诗歌创作形式或走向产生影响。秋雁接下去的命运就只剩下式微这个词了。因此,我真不想在今后的日子里听到如水人生或是其他的什么朋友出走的消息。这里需要每一个人!秋雁诗歌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

正是感觉到如水人生的分量,正是怕我的出言不慎伤及无辜,我才一直没有轻易再就她的诗作妄加评论。因为有些东西我怕把握不准,有些东西我在考虑如何评说,有些东西我朦朦胧胧的觉得有改动的必要。但我一直都在留意她的作品。因为她的诗作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之二:



《又见水样心灵与文章》——浅析如水印象(二)

我们且以她的《站在地上的爱情》为例进行试析,从中可以发现其创作的整体共性和独有特点。请先阅览其全诗:





后来,我在一个夏天白色的海浪里

回到冬天

你的沉默,依然吹拂我的发

没有方向地飘



如果风是刀,那过客是什么

眼神里的温度

一样割伤门边的把手

我在冬季出生,盛开的雪

是唯一的热烈



如果你冷

请在前世告诉我

我将回到最初的梅树下

种植我的生命

我确信,只有在冬天

我才能看到自己的呼吸

是白色的



2、雨里的故事



我们习惯于在雨里认识晴朗

常常一不小心

就淹了那枚唯一的太阳



如果你用左手把我捞起

请用右手,把我挂在那首歌里

那场瓷质的迷失

我听到清脆的声音



昨天断掉的的弦

使熟悉的旋律迟钝又陌生

沿潮湿的黎明,走到星光出齐的夜里

需要我的脚,修炼多少年



如果,潇潇的声音由远及近

请在天晴之前

冲出最后的重围



3、拒绝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的眼睛

最容易被雾温柔地蒙上

城市就这样变成色盲

和你一样



我从小最怕捉迷藏

常常想着想着,就忘记你的模样

就像现在,等着等着

就丢失了有关相逢的最初想象



我渴望站在地上

做一棵树,或一株扎根的草

看你微笑着,用厚实的手掌

在每个叶片的脉

注入结结实实的阳光



在这里,我们看到如水人生的诗作非常洗练,每一句话都很重要,都在扮演着承前启后的角色,你很难删改什么。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如水人生的想象之花非常新奇炫耀,屡出新意。仅那份无法形容的大胆出奇就让我们读者抚额叫好。如:“如果风是刀,那过客是什么/眼神里的温度/一样割伤门边的把手”//(眼神的温度,居然能割伤门边的金属把手。太大胆了,如果没有浓情,哪来这样的想象?)。又如:“如果你用左手把我捞起/请用右手,把我挂在那首歌里”//(这样的想象不仅出奇,而且缠绵,太精彩了)。再如“城市就这样变成色盲”,“看你微笑着,用厚实的手掌/在每个叶片的脉/注入结结实实的阳光”//(城市的拟人和微笑到阳光的跳跃,这样的想象总是让常态生活习惯里的人感到促不及防,在经过一番思想后又觉得颇有道理)。从如水人生的诗里,我们可以非常逼近的领略到她的大气和才气,领略到她用冷静的理智锤打出来的诗句。同时,她构思的指向性和主题非常明确。她所讲述的表白的均隐藏于字里行间,造成许多回味和意趣。

让我们回过头来欣赏她的爱情诗《后来》作具体探视。作者显然在描述一个失恋的故事,只是由于寓意很深,那种伤痛也很男性化的被掩饰得很美,故而有所淡化。这多少让我看出如水人生性格的孤傲和来自于自我保护意识的自尊。

全诗自一开始,就暗示由热恋的夏天转为情感的冰封期,进入休眠的冬季。这里作者有许多暗喻。夏天,当然是热恋。但一个白浪迅疾转入冷冻的冬季,这样的想象性衔接很巧妙(冬季的雪很白,与浪花的白互相转换),不愧是高手。“你的沉默”让我的头发“无方向的飘”,沉默变成了风一般的实体性质。这一暗喻更让我确信第一人称的“我”从此回到起点,不再拥有那份热情的爱。因为头发飘飞没有了方向。这里面,我们看不到一般的女孩子在遭遇爱情变故时眼里闪现的泪光,但这种画图性的勾描却含蓄了许多伤悲,必须细细品味才能尝到苦涩。

第二段,作者既在表白自己的性格,我生在冬季,自然偏冷。雪是热烈的唯一方式。又将自己的痛以隐晦的方式坦陈。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模式:人们对热烈只注重追求表层现象,而忽略了沉静的含蓄的情感(这一般是文化女人的表情方式)。这是不成熟的爱情观,也可能是男人厌倦的托词,这里面的可能性太多,不是局中人不好轻下断定。但这仍然是很可悲的。所以失恋也是必然的结果。因此,作者隐隐透出了一种深层次的痛感,那种刺痛许多人怕是难以体会。但只要仔细想想眼神的温度居然可以割伤金属的把手,这样的痛足够痛进心里去了。

作者的情没有嘎然而止,还在继续阐述,可见作者对这份情的珍视。这是最后一段作者交代清楚的。你觉得我冷,应该在前世就告诉我的。我好在梅树下重新种植我的生命。这样自然会有你所期待的热烈了。但作者还是非常有个性,并有强烈的自尊。作品中的我并不认可自己很冷。因为“我确信,只有在冬天/我才能看到自己的呼吸/是白色的”//。这颇有点道不同不合谋的意蕴在内。情感也如此。彼此无缘,不必强求。勉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此作者也在为自己这段情缘的了结进行一种释怀性的安慰。痛由此弱化。

由此,由诗歌推测作者性格,由作品亦不难看出作者的修养和情趣,我感觉到如水人生是一个才气四溢、颇理智、颇清高的女生。她的作品很少直白,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拾掇归整得很有条理,很清晰,也很有深意。她的诗句往往就是她的心血抽将出来的一根亮晶晶的真丝,非常绚丽,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如果需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作品的话,这个词恐怕只有“冷艳”最合适了。生活中的如水,大概也如此吧!:)一副端庄峻冷的样子,平时喜爱读书,喜欢思考,不苟言笑,绝没有活泼开朗的女生状,永远给人以智者、学者的老成模样,估计还经常将深度眼镜架于鼻梁上,世界在那两片镜片的对面被剖析得很细致,井井有条,纹路清晰。因此,读如水人生的诗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水的柔里含刚,绵中带韧;感受到一颗水样的心灵不作态,不献媚,唯有自然的流淌才是真性情。

 

 

 2004-9-27 11:55:00 



之三:



《又见水样心灵与文章》——浅析如水印象(三)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我现在择选剖析的如水人生的诗作《后来》,与我先前评论过的一狼的《暗香》和西楼的《逃亡泪雨》恰恰是同一类题材:“失恋”。这究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巧合,还是天意?我不得而知。不过我突然感到如果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比较,相互研究,那的确是很有趣的现象。它可以让我们窥视、体察三位作者对待人类在爱情途中的一般遭遇过程里的失恋经历以怎样的心态、感触去表达,有助于我们日后的诗歌创作。

1、如水人生的诗:

            《后来》

后来,我在一个夏天白色的海浪里

回到冬天

你的沉默,依然吹拂我的发

没有方向地飘



如果风是刀,那过客是什么

眼神里的温度

一样割伤门边的把手

我在冬季出生,盛开的雪

是唯一的热烈



如果你冷

请在前世告诉我

我将回到最初的梅树下

种植我的生命

我确信,只有在冬天

我才能看到自己的呼吸

是白色的



2、西楼的诗:

     《逃亡泪雨》

我是妳伞檐旋出的雨滴

握不住妳深深的指痕

抹不去唇印

只让清冷月光穿透自己



一帆悠然,牵引不了幽静潭心

我在风中呼唤妳的影子

妳仍是天外孤飞流星

夕阳下逃亡泪雨



湖畔杨柳交织着山坡

重叠牛羊

放牧许多脚印

我把彩绘的晚霞披在妳肩上

妳笑了

好深的酒窝

我收藏了一个世纪



3、一狼的诗:

           《暗香》

原词]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红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配诗]

顾影自盼,顾影伤情。

这是北地的遥望,在月下

一枝梅守成思念的模样。

小雪微寒,

一段绝尘的情感已被冲洗的干干净净。

我们抱定柔情,这样默默相视

万次、千次。



风说不走了,这是我们的好梦。

雪说赋首离别的诗吧,暗香被吞噬的夜晚

很凉很凉。



笛声骤起,笛声激荡阵阵海啸,

秋风在奔腾的喊中哭了

哭的九月哑口无言。



我的思想一半清醒,一半沉醉。

醒着的能触到梦境坍塌的阵痛

醉着的把痛楚一口饮下——



谁的诅咒给尘世种的蛊惑?

谁的挣扎和我一样 拥紧梦的残痕?

梅花已开过最后盛典,片片残红。

我还怎么 拖着肮脏的身体

从你洁净的想念里 

活出来?



大家注意,当我们欣赏完这三位作者面对同一个题材,依据自己不同的心境和情绪创作的这三首诗作后,我想再迟钝的人也能体味出这三首诗的不同风格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这种明显的来自感受方面的差异并不是水平高下导致的,而是不同的气质、性格引导作者从不同角度切入和倾向于哪一种方式表达的问题。譬如如水人生的诗给我的感觉是理性的认知多于感性的心理活动,我把这种创作活动称之为冷凝法,故而显得很冷静。那里面有西门吹雪清高孤傲的影子,有北风呼啸过岭的寒意和气势,与西楼说的出生于长城之外、成长于冰天冻地的北国不无关系,可见地域对一个人的气质形成有极大的影响。这一点在西楼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西楼的诗里有江南水乡弱柳的招摇、妖娆和毛毛细雨的淅淅沥沥织就的韵味,两者合在一起酿成了醉人的缠绵和飘逸的浪漫。江南苏杭的美景成就了西楼骨子里的浪漫情结和审美情趣。其作品自然散发着一股柔美,甚至妩媚。一狼则截然不同!他身上明显流淌着来自塞外北氏民族的血统,那年少、血气方刚的豪迈让他的诗作热力四射,有壮烈的激情和气势涌动。因此,三首诗,一为理智过滤出的心情之花。一为锦丝素手刺绣的伤情小品。一为哀情欲绝的胡笳在锥心的刺痛中放歌。因此。最感人的是一狼,最美艳的是西楼,最冷峻的是如水。三样不同特色的诗作,造就了原生态诗歌创作的繁荣。这里确实没有谁好谁差的区别,只有特质和个性。

品诗品到这里,我们可以对如水人生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我还读过她写的《门》及《长城雪光》等,并看了些她回复的帖子以及与诗友们的交流言谈。这时我开始隐隐有了一种担忧。根据在秋雁的了解,我知道如水人生对诗艺、诗境的追求有着令人感动的认真严肃态度,她显然把诗歌作为一项事业看待,并一直很努力的钻研、实践。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的这种执着的追求成就了她今天的成就。但随着我读她的诗歌越多,我就越感到她的追求所带来的一种束缚,或者说负效果,有时进而影响了她的创作。不过我由于一时还把握不住自己感觉的对错,还因为面对这么一个专业作者,所以一直隐忍不说,我还想看,还想再琢磨琢磨。与如水谈论诗理和我认为的她的诗中的欠缺,必须一切都得明晰化,成熟化,才能使自己的说法站得住脚,才能以理服人。当然直到今天我还不能确信我的感觉就是正确的。因为无论什么,尤其是文学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在不同情境下,不同的具体作品里,我们怎么去寻求最好的表达方法。而不同的人,习性爱好不同,最适合他的表达方法也不一样。我们不必强求、也根本不能强求所有的人都套用一种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可能是最好的。因此,现实中往往是这样的情况,许多人可能用公认的最好的方法时效果反倒最糟,而用他自己的(在别人眼里不算很好的)方法时可能会有特别好的效果。因此,文学评论也许是最难的一门学问,要评得恰倒好处,能说服作者和所有的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评论本身有许多是评论者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这种单方面的体察带有明显的个人意味和局限,未必完全符合或准确的把握住作品的命脉和脉搏。但文学评论同时也是最容易做的一件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对任何一个作品指手画脚,发表见解和意见。因此,我深知我的评述往往在正确和谬误之间走着一条细细的钢丝绳,随时都有一脚落空的可能。



之四:



《又见水样心灵与文章》——浅析如水印象(四)完

如水人生的诗作在秋雁可谓是好评如潮,几乎听不到意见的声音。陈忠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说,如水人生以细腻而质朴的语言,营造出众多灵动而隽永的语境。轻盈活泼的风格,又透着哀婉和沧桑。秋天的原野评论更细:如水的诗歌手法娴熟,思想深刻,每一首诗都有丰富的内涵。写作手法多运用比拟,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内容的展开巧妙,意境渲染生动意境的体现,大气,意味,蕴味十足,内容丰满,不拘谨,读起印象极佳不坚涩。唯美和意境都达到高度。构思巧妙,情景结合生动........ 显然上述这些都是如水人生写作的特长。 

而我的感觉大概比较另类。刚开始接触如水人生的诗作,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她的想象之花开放得竟是如此的绚烂、出奇。所以有出奇的感觉是因为她的想象总是出人意料之外,又恰到好处的好。而且她的笔锋如水,行文如水,心灵如水,且擅长于造境。那想象溅起的水花,晶莹剔透,煞是好看。但我读多了后,开始为她感到隐忧。一是网络中人好语不断,再明智的人听多了也会晕乎。二是网络诗评参差不齐,明明是缺陷偏偏递上鲜花和掌声。三是如水人生的诗作本身具有来自追求技巧方面的局限。前两者好理解,后一条则需要以实例说明。我不知道大家读她的诗有没有类似体会:那就是许多情况都被她新鲜、动人、美丽的想象所迷惑,而她要表现的思想和感触反而被湮没了。譬如:《后来》一诗,如果你冷/请在前世告诉我/我将回到最初的梅树下/种植我的生命/,这样的诗句对读者绝对具有震撼力,但震撼完了,作者笔触一转,转到自己冬天的呼吸是白色的了。失恋给人带来的所有感觉:痛苦也好,解脱也好,恨爱也罢,全被呼吸得没有了颜色。再如《长城雪光》:

关外的风,利剑一样刺穿季节

鹰的双翼掠过长城

掠过第两千零三个台阶

苍凉,击碎雪花

溅起一地晶莹



历史重叠如雪,堆积刀光剑影

蹄音逝去,烽火燃烧天空

狼烟四起 ,凭吊长城立体的回声

受难的形象,老砖一样凝固

忧郁的森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山背负沉默,背负历史深处所有的凋零

蔓延,一个民族的再生



荒凉的泥土,拣不起垛口记忆的厚重

磨损的叹息,城墙一样沉伏如梦

蜿蜒如龙

雪光,漂白长城灰色的歌声

射口熠熠生辉,岗哨永恒

寒风游牧长剑,切割伤痛

苍鹰倔强地盛开,一朵英雄的笑容



今年冬天很冷

长城表情凝重,神智清醒

信念,沉入粗砖老缝

期待睡狮崛起的

那声雷鸣



几乎每一行诗句,都有想象的火光闪现,都让人拍案叫绝。请看:风象利剑刺穿季节,老鹰掠过2003个台阶溅起晶莹的雪花,历史如雪堆积刀光剑影,狼烟在凭吊长城立体的回声,受难的形象老砖一样凝固……等等,然而,诗的最后结尾却归结为“期待睡狮崛起的/那声雷鸣//。我有些疑惑了,我们49年那会儿共和国的诞生,睡狮没醒吗?是否文革又睡了去?还是改革带来新的生机,睡狮要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了?当然这些都无所谓的。因为诗人自有诗人的想法。我不认为这样的结尾就有错。但我却觉得这样的主题至少不新,深刻不深刻就更难说了。总之,不似如水人生的想象总是跳跃于我们的想象之外。让我们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由此,我发现存在三个问题:1、如水人生的想象确实很漂亮,却因为过于光亮影响了思想感情的进一步锐化(主要是感情,这也形成了如水人生诗作的冷艳风格)。2、绚丽的想象之花过于旺盛,几乎句句精彩,铺垫却极少见。由此带来了骨头多,血肉少的丰满感。3、形式大于内容。

这里我想做点解释,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基本等同为一个问题的。注重了诗歌的形式美(想象的漂亮),思想感情的分量相形之下就轻多了。其次,对诗艺的刻意追求使其获得了纯熟完美的形式感(如水与诗友的交流可以佐证她的刻意),但内容和思想因此被无意中被弱化。第二个问题我想进一步阐述的是,就好象我们来到一片花地,许多许多鲜艳的蝴蝶蓝开放了,那是一片美丽的比较大气的蓝。即为气势所震撼。但具体的思想内涵不见了。如果这片花地基本都是绿叶,只是间或的开放几朵蝴蝶蓝,人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花朵而不是颜色上。这样的花也才会给人更深的印象,从而主题突出。如席慕容的诗。

我还想说的是如水人生的诗作处处都能看到理性的光辉,句句都是她精敲细雕的结果,这当然很美、很出彩。但感人至深的情感却被理性的强化(控制型的理智)而过滤掉了许多。这种形态美和情感的互为得失,究竟是利还是弊?这个不太好说。因为理性的诗是一种风格,走情感路线也是一种风格。但如果如水人生注意一些,加注一点来自心底深处无法自控的情感,她的诗也许会有更多的热力,生命力和感染力也一定会更旺,她的创作欲望就会使整个作品燃烧,烧热我们的心,烘出我们的泪,灸烤我们的魂灵。我期待着她的创作再上新台阶。

另:我看过如水人生的感慨。大意是我还传统了点,应追求更现代的表达形式。这样的追求目标令我感动。不过我却以为传统真的就那么大逆不道吗?就应该很痛恨的唾弃吗?我们今人的哪一首诗:朦胧的、唯美的、现代的、超现代的、后现代的、大白话入诗的,等等,哪首诗里没有传统的影子?人类为了标新立异,老想丢掉过去,但真能做到吗?我们就看人类的基因,代代相传,就知道传承是必然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你都无法彻底的告别传统,除非你写的那个不叫诗。当然你可以创新,但即使是创新,也一定会有传统的蛛丝马迹晾在那里。就等于你是人,你的祖先就一定是猿。当然这是另一个论题了。这里不再讨论。



之七:蜀道_周的评论



阅读如水:)

[原诗文]

       中国婴儿

                如水人生



襁褓里就听见奶奶唠叨,和为贵

于是学会了笑

长大时妈妈也教,百忍成金

于是不擅长哭 



所有的学校,老师总一遍一遍强调

骄傲两个字,永远是需要小心躲开的

暗礁



低头走路,据说不会摔跤





奶奶,我一直把自己当作沙子

在痛里修行珍珠

可是,今天我笑不出了



妈妈,看每朵花,

我都欣赏盛开的模样

永远不记得别人的凋零

可是今天,我的泪流成了河



因为,我觉得自己缺钙

与生俱来





我是一群中国婴儿之一,在雨里

善良,只能被毫无抗拒地淋湿



我在阳光里奔跑,拼命呼吸

希望能让影子直立行走

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骨头

以及骨头里的那些

骄傲



如水的诗歌,正如她向我传授心得时所说:“让语言精到每个字都有效,都有力,让语言本身说话。”学习过如水不少诗歌,不管是关乎国事充满教益的作品,还是关乎感情款款深情的作品,都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



      认识如水是今年二月初到秋雁时,从这篇《中国婴儿》浅显易懂却饱含哲思、富于教益的诗歌中,得以观瞻一个现代女诗人忧国忧民的气节,为之深深震撼。那一句“因为,我觉得自己缺钙/与生俱来”,轻悄却沉重地道出国人的悲哀,诗人从强烈的拯救意识指出了国人可怕的缺钙症结。



      从《中国婴儿》之中,我们可以轻易觉察到如水在诗歌语言上的造诣,诗人很善于从一些看似简单却蕴涵哲思的语言和现象中传达自己的思想,“襁褓里就听见奶奶唠叨,和为贵/于是学会了笑/长大时妈妈也教,百忍成金/于是不擅长哭 ”、“ 所有的学校,老师总一遍一遍强调/骄傲两个字,永远是需要小心躲开的/暗礁”几句轻悄的语言就勾勒出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伦理,“低头走路,据说不会摔跤”很巧妙的引出了国人逆来顺受、循规蹈矩的现状,从而引发诗人心底深层的担心,多少象“我”一样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把自己当作沙子在痛里修行珍珠,而丧失了应有的快乐和笑容,只在乎花儿盛开的模样,却永远不记得别人的凋零,这样只关注着自己终会碰壁的,也无法顺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诗人把这样的担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字字见血,揪心叹息。



       “我是一群中国婴儿之一,在雨里/善良,只能被毫无抗拒地淋湿”诗人强烈的自省意识汇聚成一种抗争,要去改变这令人痛心的现状,我们不应该与生俱来的缺钙,我们需要找寻自己的骨头,“我在阳光里奔跑,拼命呼吸/希望能让影子直立行走/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骨头/以及骨头里的那些/骄傲”。诗人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警醒着我们,要让影子直立行走!



       这些只是我阅读诗人的一小个侧面,诗人对文字的驾驭和诗性的敏捷,在她的每一首诗作中都能窥见,她对语言的准确性把握和诗想的承载和传达有着独特的女诗人特质,总之,如水的诗歌还在不断成熟,让我们共同期待。





之八:秋水深深的评论



寻找六月天 (如水人生)



布谷鸟悄悄靠近黎明,那些鸟叫,凝在露珠晶莹的圆心

打湿的鞋仍一步一步地,走近成熟的黄和茁壮的绿



--------是在向父亲走去吗?在清晨,在梦里,纵使隔着山川,却一刻也不能停止亲情的呼唤。



一些焦灼在热度里蒸发,包括思乡的曲子

在窗外蜿蜒成记忆,并斜斜延伸

草丛里还眨着童年的眼睛,一种苦艾的香气

在文字里呈水的方式流动,父亲

如果村头的那条河不曾干涸,蓝色的小花

就始终在我的羊角辫上盛开啊,始终



--------故乡、童年、父亲的小河,都成了诗人不朽的文字。那朵蓝色的小花,盛开着不眠的记忆。



风沙吹不走岁月,我小时候望不过去的丘陵

低在我的脚下,却高在你渐渐模糊的视线里

我翻越那座山,就能找到你唱过的那些歌

等我,把心里的镰洗亮成弦,烛照你的天空



---------父亲老了,而“我”已能够坚定地超越一座座山峦。父亲,让我用歌声来照亮你的晚境。



城市的水锈蚀了我的牙齿,有痕无痕的垃圾

莫名其妙地膨胀,街道和人群有时候很挤

褪色的神圣,在一场雾里祈祷蓝色的呼吸

我想沿单纯的声音走回故乡的林荫小道

在六月渐渐成熟的空气里,您把苦难踩出幸福的汁

我一饮而醉,看见无数枚月亮依旧挂在枝头

朵朵含笑,像您,纹路里生动的叮咛



--------奔波于拥挤的都市,窒息的胸口常常回到故乡。父亲,您将苦难揉碎,带给我甘甜的守望。枝头的月光啊,都是您不变的叮咛与牵挂。。。



蚕蚀的岁月沙沙作响,是雨,也是脚步

我听着听着,路远了

您听着听着,人近了



--------乡音渐渺,延伸成辽远。在父亲期待的目光中,小雨的淅沥,却是孩儿回归的脚步。



----------------------------------------------------------------------------------

如水的诗歌大气沉着,不让须眉。这一首深情感人,读后爱不释手。



之九:温柔小诗的评论



最近实在太忙,只好把以往对如水诗作的评论归纳一下了:))



[一][原创][同题诗会]日子



--------倾听阳光穿过尘世的声音



阳光破窗而入,测量忧伤抵达快乐的距离

我看见心情在滚烫的血液里奔涌如初

那些假设,正分子一样活跃在年轮边缘

此时,阳光灿然开放,穿越尘世



雨从窗外路过时,曾淋湿哭泣的诗行

那些落满风霜的句子,此刻

正在阳光的笑容里初恋般沉睡

那叠瘦如相思的日子,在幸福面前

不安地绞起发丝,笑得不知所措又忘乎所以



我们不能洞穿所有的未知,正如没法收藏

鸟啼声中那些清脆的沿途故事

从涨起的浪潮取一瓢忘川之水

浇灌一度干裂的思维

和梗上那群正在拔节的情感

一起步入,尘世



牵手年轮,岁月的尾烟风尘四起

那些迷了眼睛的尘沙,是否可以叫做

记忆



我坐在阳光里,倾听日子流动的声音

感觉这是一个温暖的尘世



 (一)内容:

  开篇精彩:“阳光灿然开放,穿越尘世” ----用阳光的无形,无声来形容日子如“飞棱”不经意间

已经度过无数轮回,妙!为下文进一步铺开点睛。



  伤心的日子:伤心的日子只有雨没有阳光:“阳光的笑容里初恋般沉睡”/那叠瘦如相思的日子,在幸福面前/不安地绞起发丝,笑得不知所措又忘乎所以/;比拟运用的自如恰当!赞!



  未来的日子: 所有的情感,思维,正如这尘世,一步步踏着时间的脚步“拔节”。生动!



  巧妙收尾:那些迷了眼睛的尘沙叫做记忆。---恰当照应“日子”!构思好!

我坐在阳光里/倾听日子流动的声音/感觉这是一个温暖的尘世;(首尾呼应妙!)



(二)手法:多运用比拟,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内容的展开巧妙,意境渲染生动;“阳光的笑容里初恋般沉睡”/那叠瘦如相思的日子/在幸福面前/不安地绞起发丝/笑得不知所措又忘乎所以。首尾照应佳:全诗用“阳光穿过尘世”贯穿全诗,

结构整齐,凝聚力强。赞!



(三)意境的体现: 大气, 意味,蕴味十足,内容丰满,不拘谨,读起印象极佳

不坚涩。唯美和意境都达到高度。想象,构思巧妙,情景结合生动........

----------------------------------------------------------------------------------------------------------------------------



[二]小我



在那个拐角处,阳光和阴影远道而来

鸟雀结成叶片,或者也可以叫做果实

总这么轻轻就啄痛眼睛

鱼寂寞着,吞吐大海



许多高于我的房屋和茅草

用我听不懂的语言讲述秋天

脚印的声音拾级而上,又擦肩而过

我在童话深处,想站起来



踮起自己,努力把一些比肩的树

看成树林,看成墙外叫做风景的东西

等太阳升起来

天空高了,房子就矮了

阳光流进窗台,音乐就会流出来

  

(一)内容上:“在那个拐角处,阳光和阴影远道而来”展开一幅回忆画卷。穿透时空的“影子”远远伫立一个“小我”,开篇很顺畅自然,场景缓缓展开。“鸟雀结成叶片,或者也可以叫做果实/这么轻轻就啄痛眼睛/鱼寂寞着,吞吐大海”;童年的记忆,幼嫩的心灵憧憬,幻想,那些可爱的鸟雀在“我”的眼里是那片“叶”也可以是未来人生“果实”,吞吐大海的愿望扎根童年。

    “许多高于我的房屋和茅草/我听不懂的语言讲述秋天/脚印的声音拾级而上,又擦肩而过/我在童话深处,想站起来”;在童年的诗话里,许多深刻的记忆虽已擦肩而过却记忆犹深。

    “踮起自己,努力把一些比肩的树/看成树林,看成墙外叫做风景的东西”;童年中一些成长信念

如一株小树正慢慢伸长。“等太阳升起来/天空高了,房子就矮了/阳光流进窗台,音乐就会流出来”

童年在一种流淌的音乐中慢慢升起,和着美好的信念一起成长。



(二)灵动的语言,巧妙的隐语,美好的意境。

景物的渲染为情感的展开铺垫,“鸟雀,叶片,果实,房屋,茅草”这些最平常景物恰能最恰当地烘托出主人公当时的心境。“树”与“树林”的对比正反映幼小心灵中模糊的信念。这样双关隐语的使用,即增强了诗文的画面美,又增强了诗作更深层次的寓意,而且本诗的很多语言即生动又活泼。如“鸟雀结成叶片,或者也可以叫做果实”这一句把幼年眼中很多可爱的想法活泼的呈出,这样处理不禁让读者联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增强了诗作的亲合力。很多词语用得很精当如“远道而来”“结成”“踮起”等等,在这首诗中处处可以找到这个精当的词语。可见如水的诗文在语言的驾驭能力上已很不错了。





之十:龙小豆的评论

读如水人生《小我》[诗评]





    原诗作:

[原创]小我            作者:如水人生



在那个拐角处,阳光和阴影远道而来

鸟雀结成叶片,或者也可以叫做果实

总这么轻轻就啄痛眼睛

鱼寂寞着,吞吐大海



许多高于我的房屋和茅草

用我听不懂的语言讲述秋天

脚印的声音拾级而上,又擦肩而过

我在童话深处,想站起来



踮起自己,努力把一些比肩的树

看成树林,看成墙外叫做风景的东西

等太阳升起来

天空高了,房子就矮了

阳光流进窗台,音乐就会流出来



                  一



    或许是心情的原因,总感觉如水人生的《小我》里“我”只不过是一双眼睛。无所谓躯体的存在,只有广角摄取景物的眼睛和静默中敏锐的意识,好比使风的尖端拥有意识,赋予光线以感知的能力。

    阳光洗劫某个地方的某一段时间时,“我”作了见证者,陷入类似潜意识中游走的一种梦幻境地。

    那长久的凝视,无形中让眼睛酸涩,暗暗地有了意欲克服这种难受的流泪的需要。这些平素只是陪衬的景物在我们蓦然的注意中形象鲜明、突兀,正因为如此,“在那个拐角处,阳光和阴影远道而来”的时候,走神在所难免。

    在我的生 ** 验中,只是关注那些远望起来冷漠、如寒烟一样飘渺的干秃枝条后面会是什么?而作者在这里,看到“鸟雀结成叶片,或者也可以叫做果实”。鸟是叶片!鸟是果实!鸟的站姿、动态和生命的春天以至于成熟竟有莫大的关联。此行颇有精妙的意味,也蕴籍着丰富的诗美内涵。

    眼睛不会因酸涩而轻易舍弃这一瞬景物,泪水会很单纯的冲洗眼球。而情感,这内心的潮汐竟已波动,“鱼寂寞着,吞吐大海”。 (刚开始时,不太理解为什么很跳跃的出现“鱼”?看图之后,才明白了)。这行有“精卫填海”的成语故事一样凄美壮烈的况味,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许无奈的流露。作者在“叶片”“果实”等物象运用之后,笔锋陡转,涉及“寂寞”和鱼吞吐大海这一意象,期间思想上的转变依我来看,是从注意结果到着重过程的一次迁移。人生的得失,有人因得到而失去,有人为得到而失去,注重过程是必然的,或当得失不能因人力而转移,得失已成定局时。

         

    作品里的时间概念中,只有阳光洗劫某个地方的某一段时间,甚至让时间透明这一点是明确的,大致是作者动态的思绪凝固在静物之上,意欲升华主题的一种艺术处理。至于春夏秋冬,作品中反映得比较模糊也宁愿它模糊的。让意识畅行无阻,让视野无遮无拦,是最好的选择,是最根本的出发点。

    极窄小狭长的巷子里,两侧有“许多高于我的房屋和茅草”,我的眼睛在街巷中间张望。不知道大家单纯的看到“许多高于我的房屋和茅草”这行诗会作何想象?我们必须肯定文字本身、词语本身就具有诗性、诗情。如果你因此联想到萧瑟的类似暮秋的景象,或许就真正体会到了文字组合为词语、词语组合为诗行时自律及自我完善的潜在的艺术美感。再回到诗歌当中,因“房屋和茅草”高于“我”,而有“小我”的感触便是顺理成章的。正是“阳光”、“阴影”、“房屋”、“茅草”等准确的传递了作者对图的理解,有记忆深处淡淡惆怅的味道。其中,高与低、大与小的对比,因景物与“我”的对比而起,但又可以放大到人与社会这个宏观层面上理解。

    在“我”张望的时候,“阳光和阴影远道而来”,“高于我的房屋和茅草/用我听不懂的语言讲述秋天”,这是从记忆中远道而来,用自然界类似梦呓的语言交流。这样的氛围,现如今作为陪衬存在,承载着随意率性而动的思绪和情感。

    而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当精神已经开始警戒,猝不及防的外物已经迫近我们软弱且无戒备的身体时,心理上的某种反应。“脚印的声音拾级而上,又擦肩而过”。因戒备而孤独,因孤独而戒备。人自以为的敌对物或恐惧、害怕的指向物体多半是自己心中的敌对情绪臆度的。我们对待成长,不能不说有些许敌意和恐惧在其中。

    成人对待自己的童年,除了怀念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情感,是各个不同的。但其中可以称为规律的一点就是:我们已经永远无法重现童年;我们只能在成人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模拟童年,最大程度的。

    由此我们可以更容易的切入作者的构思,用我们成长中的情感体验来验证作者在诗歌中的感情变化。

    的确,童年时节,我们也常常静坐,遐想或思考,但所谓“当局者迷,旁局者清”,那时候我们未曾想到多年以后会对儿时的经历产生如此之浓厚的兴趣,现在很是遗憾当时怎么没有留下一星半点的记忆来。而我们已经永远地告别了它,在一个新的角度去追忆,回忆无限地靠近童年却永远不能接触得到。我们今天偶尔见到沉思的孩童,也是以“傻坐”“傻想”轻描淡写地概括那一诗情洋溢的岁月和精彩活泼的生命,实在有些落于残忍和冷漠了。   

    细细端详配图,蓦然想起宫崎骏的几部动画来,如《千与千寻》、《萤火虫》、《猫之报恩》等等。其中小女孩子的形象是在下最不能漠视的感动。而作者选择的配图的风格也的确与之有相通之处,大致是呈现窄斜倒三角形构图,画面色泽陈黄,作画笔法简略但不失精致。

    长大是什么感觉?大家知道童话里的狼外婆。试想成长像狼外婆一样自巷子口走来,紧张占据了小孩子的心理,几乎不允许恐惧的感觉是怎样的?那么,“我”听到“脚印的声音”,顾不得思索是谁来了,是谁的的脚印。就开始紧张。

    又看到它“拾级而上”……

    “又擦肩而过”……

    我们必须为“我在童话深处,想站起来”这行诗赋予更为深广的寓意。比如童年,比如长大,比如童年小小的恐惧,比如童年“细小微妙的憧憬里的幻想、挣扎、仿佛一种不成形的信念”(一狼独寐语)……

     不知道潜意识的游走是否和童真有无联系,但它和自然、率性是确有关系的。你我对于可以无限靠近却永远不能接触得到的童年,也只好在潜意识的游走中朦朦胧胧的体验。    



    或许我们还有“我”现在要去晚餐了,临了看一会日落。然而,路和行走的脚步刚刚响起。既然除了潜意识的游走之外,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就让心底里喜欢的一切尽可能长久的伴随我们在旅途上。“踮起自己,努力把一些比肩的树/看成树林,看成墙外叫做风景的东西/……”。踮脚,然后“努力”把什么什么“看成”什么什么,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定位,然后“等太阳升起来/天空高了,房子就矮了”,当然是拼搏的结果,这是最浅显、最牵强的注解。

    一狼假寐说这个结尾不大好,在下也以为来的突兀些,可以不要。就听作者的说吧。



    全诗对环境的观察顺序是先确定观察点,然后四周放射出来,大致是由远及近,由近而远。作品中有两处大的跳跃:“鱼寂寞着,吞吐大海”,“阳光流进窗台,音乐就会流出来”,对于因而形成的理解困难,有图可以辅助说明。全诗基本上是临图而感,回忆童年,反思成长历程这么一个主题。



    诗评应当在读者的理解上重建作者的原意,我们在缺乏对作者生活、思想的了解,只是就诗论诗的前提下,如何洞悉诗歌创作的本来状态,不仅需要作者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揣测与作者的原意之间的差距。所以,网络诗评基本上是以开放的姿态展现给大家一个交流理解的平台,至于其初衷所在,其价值所在,多少要打一些折扣的。



                  二



    诗歌忌散文化倾向,但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却不冲突,此其一。另,全诗行文简洁,口语化,风格自然、隽永、冲淡,是不错的作品。

    我以为对于现代汉语言诗歌,注重节奏、韵脚仍有其现实意义存在。虽然,今天已不再是一个诗歌当诵读需配唱的时代。但单单依靠“看”是不能完完全全、淋漓尽致地理解一首诗歌的。从是否适于朗读的角度看待现代汉语言诗歌,是能够更深远、更宽广地发现其诗美的。

    比如韵脚:

    “在那个拐角处。阳光和阴影远道而来/鸟雀结成叶片,或者也可以叫做果实/总这么轻轻就啄痛眼睛/鱼寂寞着,吞吐大海”



      “许多高于我的房屋和茅草/用我听不懂的语言讲述秋天/脚印的声音拾级而上,又擦肩而过/我在童话深处,想站起来”



     “踮起自己,努力把一些比肩的树/看成树林,看成墙外叫做风景的东西/等太阳升起来/天空高了,房子就矮了/阳光流进窗台,音乐就会流出来”

    严格的说,这不是押韵。但协韵手法的运用造就回环的声音上的美感,对于唤醒读者的共鸣和催生诗情的张扬的优点已经有所体现。

    比如节奏:

在/那个/拐角处/阳光/和阴影/远道而来

鸟雀/结成/叶片/或者/也可以/叫做/果实

总/这么/轻轻/就/啄痛/眼睛

鱼/寂寞着/吞吐/大海



许多/高于我的/房屋/和茅草

用我/听不懂的/语言/讲述/秋天

脚印的/声音/拾级而上/又/擦肩而过

我/在童话深处/想/站起来



踮起/自己/努力/把/一些/比肩的/树

看成/树林/看成/墙外/叫做风景的/东西

等/太阳/升起来

天空/高了/房子/就矮了

阳光/流进/窗台/音乐/就会/流出来

    其中,第一诗节首行、末行,第二诗节末行的节奏处理相对体现得优越些。而个人认为第三诗节首行略有些表达上的含混和模糊(个人偏见,作者和朋友们指正)。

    全诗三节十三行,呈“4-4-5”行数排布,基本上是“4-4-4”的比较整齐的行数排布方式。阅读中,大家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分三个阶段处理的思维方式。

    格律诗讲究的顿法和顿数整齐,在现代自由诗歌写作中能否适用是显而易见不行的。但顿法作为一种划分音节的方法,实在有可以参考的价值。我们所接受并提倡的包涵顿法的音节划分是有助于诗歌创作和诗歌阅读的。在这里,顿法和顿数整齐应该有新的内涵,比如顿数整齐就应该是在自然自律的日常语言基础上,为了写作的需要,对语言在音节划分上一种积极、主动但有限度的调整,既不是顿数均匀,也不是顿数相等,而是在行与行之间要求对比中的音节划分能体现出与诗歌感情、意境相吻合的美感。

    总之,自然、简单又不甚繁密的韵脚比较好地加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而节奏上相对缺少跌宕的变化,与感情之变化不尽吻合。

    个人见解,失误和遗漏之处敬请行家指正。



                                   龙小豆  2004年2月21日14时临屏,23日14时定稿。





之十一:石破天的简评

《平安夜,我们私奔》



此生只需要一匹马,一匹会飞的马

从一个晌午起身,从红蜻蜓的左翼点水而过

穿越命定的树林时,我有些悲观

怕我们半路离散,怕我们的马知难而返

怕梦醒时分,树叶面临冬天



我就这样躲在甜蜜里悲伤。一面暗数海水

我的致命硬伤就是水,柔软的水

如果有一天我死于水,葬于雪

请为我击木起舞。为我准备一些露珠

和凋零的花絮。为我准备一个能容纳

两只蝴蝶的坟墓



你瞧,我是一个没出息的女人

在最快乐的时候哭泣

在最成功的时候畏惧

在拥有爱情的时候,智商仅相当于传说中的精卫

或者山腰飞过的啼血杜鹃



现在,我必须乐观一下

今夜,我们在私奔途中一帆风顺,风雨无阻



评:如水却是一个真诚而直率的人,诗歌写的酣畅淋漓,语气变化多样,但是诗歌方式本身对于我来说:)很熟悉。抒情是诗歌最基本的作用,这诗歌没有难懂的地方,胜在真情和气势。另外还要说一下,关于主题,如水是有意无意偷天换日了,让写的是“平安夜”,如水写的是“私奔”,女孩子小小的狡黠,可爱。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我要留言|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08-2011 女子诗报网(nvzishibao.com)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女子诗报 本站技术维护:顾方软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