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从安琪谈起》(随笔,8——12)
文/西北龙
八
《相爱之诗》一组(作者:安琪)
《此刻》(作者:安琪)
此刻阳光明媚,从屋顶慢慢照下来,一路穿过
17层,16层,15层,一直到5层的树上
分不清枫树、桉树
还是大叶黄杨树
阳光从树身上走了一圈,拉走了一群树叶
细细的脚哗啦啦
细细的孩子们的脚啊跑得
那么快
那么快,此刻阳光明媚
漂亮得像造出好心情的宽阔马路
干净公交车
即使阳光不明媚不漂亮我还是要写一首
相爱之诗
我的相爱之诗从早晨7点钟的太阳
开始——
一大群树叶哗啦啦
落下,孩子们的小脚跑得多欢
啊。
我所指的第一节还没有进入状态,也就是说,灵感与感觉来临的时候,内气还没有凝聚,一个诗歌高手,和一个气功高手是一样的,前者是要用气韵去驱使文字,而后者是用内气驱使自己的身体。《此刻》从“阳光”一词,突然在窗外的闪现为起点,放开想象,有牵强的感觉。从上往下?阳光的确如此,一直这样。“阳光从树上走了一圈,拉走了一群树叶”,秋天的阳光?但作者的本意“阳光”和“时光”在此是有暗合的,“阳光”是“时光”的一部分,只不过“阳光”对于短暂的生命,更加质感、更加温暖、更加具体、更加可见可信。
“细细的脚”“细细的孩子们的脚”与“树叶”暗合,因为树生了树叶,我们生过孩子。
树叶“哗啦啦”在风中,我们的孩子也在风中,奔跑,疯跑,但“哗啦啦”是说明了我们人性中自然流露的对“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和我们可爱的孩子们的怜爱之情。我想安此时此刻一定在想念自己的小孩子了。正是因为怀念过去或者已经失去的东西,有时候我们才显得孤独和空荡。
“漂亮的像制造出好心情的宽阔马路”,作者似乎想到了生命的某个时候,自己的一家三口,走在“阳光明媚”的今天?但作者还是在压抑的回忆和即将来临的幸福之间,流露出了自己的矛盾心情。“我的相爱之诗从早晨7点钟的太阳开始——”。这就是一个经历了一次婚姻的诗人才可以写出的爱情的诗歌,如果是一个十八岁的未婚青年写出的,就不可信了!不是吗?但是,它存在着结构的松散问题,也可以说语言的锤炼还没有到位。
《孩子们的小脚》(作者:安琪)
那一群
又一群的树叶滚动着
欢叫着,细细的,秀气的,孩子们的小脚
我亲爱的孩子们笑得多好
哗啦啦
就揪着风的脖颈使劲灌
使劲灌入一些风
一些寒意
没关系孩子们
你们是大地亲爱的孩子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是复数
你们蹿来蹿去在一颗颗单数的心上。
《孩子们的小脚》一节,语言和结构开始简洁和清晰起来,但作者还没有逃出对过去怀念的影子。一个离婚的母亲可以对她的前夫有情绪,但一般不会不热爱自己的孩子的。安不止一次在我说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提及自己可爱的孩子,也显示了她对未来爱情和婚姻的忧虑。但这一首诗歌基本是对上一首诗歌内容的提炼和加强,显示出本能主要的顾及:孩子。
“就揪着风的脖颈使劲灌/使劲灌入一些风/一些寒意”,这令我想起孩子们经常喊的“妈妈,我凉!”我们有时候在生活里也经常给孩子们搞一些恶作剧,以达到我们的开心和满足,比如,给孩子们洗澡的时候,故意给他们身上弄一些凉水。女性在写作的时候往往比男人细心,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初读的时候没有读出,再读的时候才想起来,安当时想自己的孩子是如此的具体,也增加了这一首诗歌的真实程度。安说过她是教过几年中学的,她对孩子们生活场景的理解,的确是要比一般的人要多一些。“没关系孩子们/你们是大地亲爱的孩子……”这一句话怎么这么熟悉?“你们是复数/你们蹿来蹿去在一颗颗单数的心上”,这一句是很经典的,它说出了别人没有说出的真实感受,由一个具体的母亲和孩子的感情,上升到了人类的母亲和孩子们的感情,没有造作的感觉,自然流露。
《单数的心》(作者:安琪)
单数的心渴望变成双数,于是它加入一条河的纯净
一个花园的曙光
它学会修炼
绕着过去走三圈
绕着现在走三圈
绕着未来走三圈,必须顺时针,手放在心上
眼睛闭上多年前它曾经这样
念过
写过直到一个叫做幸福的神来临
单数的心变成双数
再变成单数:命运走了一个轮回!
多年以后它继续修炼
手放在心上
眼睛闭上。
当作者从纷繁复杂的过去式的情感纠葛中抽身而出,现实的爱的渴望也就更加真实,也就把写作的中心转到了我和我现在爱上的人上来。《单数的心》这一节才真正回归到“相爱之诗”的主题。“单数的心渴望变成双数,于是它加入一条河的纯净”,“一条河的纯净”应该是指作者逃出了世俗情感的拖累,而进入了两个人的爱情世界。“修炼”一词何指,我想是作者是对自己失败婚姻的提醒。“过去/现在/未来……三圈”是指“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的矛盾,这种矛盾不仅仅是少女独有的,应该是女人的共性。“手放在心上”应该是对自己未来和爱情的祈祷,同时也应该是对“爱情引起的心慌”的节制。中国古语说的好,“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作为比较传统的安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轮回”一词,“单数”与“复数”的互变指出了生活中情感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故。继续“修炼”点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的渴望。
《眼睛闭上》(作者:安琪)
眼睛闭上就能看见黑暗,看见黑暗里的呼吸
摸索和心底里的欢喜
眼睛闭上就能看见梦
梦里的小推车把一些陈年遗迹运走
把家具运来
眼睛闭上就能地老天荒,随手碰翻
波涛汹涌的海
你见过海在青年的成长里茁壮
在一条江里慢慢汇入宁静
至为深远的感觉排除现实的元素好暖和
好比眼睛闭上看见的一切
它们多么像是真的
(是的,这一切多么像是真的)
同一个词在一个诗人的诗歌里的运用,有它特定的含义。安的“黑暗”一词在《黑暗游到我身边》一诗里,是温暖的,现在仍然是。也许“黑暗的温暖”是可以给作者安慰与希望,最起码它可以包容我们在现实社会里不可叙述的幻想。所以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摸索和心底里的欢喜/眼睛闭上就能看见梦!”,的确,每一个诗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都有一种使命的感觉。比如:我为什么叫西北龙?我为什么在2003年又开始写诗歌?也是缘于两个很神奇的梦,安说她也有,谯达摩也说过。“梦里的小推车把一些陈年遗迹运走/把家具运来/眼睛闭上就能地老天荒,随手碰翻波涛汹涌的海”,只有梦最具有戏剧感,最具有荒诞感,最具有恐惧感,最具有幸福感……我想这来自它的不可预测性。“把家具搬来”是一种结过婚的人特有的幸福的片段,它区别于二十多岁的人对婚姻的认知。“至为深远的感觉排除现实的元素好暖和”,作者也终于体会到了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残酷的环境里对幸福的渴望!(是的,这一切多么像是真的)。
《多么像》(作者:安琪)
多么像啊,多么像
多么像万寿路、玉泉路,夜晚的公交车也不疲惫
路灯不疲惫
手机不疲惫,心跳不疲惫
鞋子不疲惫地由黑变黄
再变黑
立交桥不疲惫地立着,电梯间的地毯不疲惫轮换着
日期:星期一
我们读书
星期二我们工作
星期三我们和距离打个招呼
星期四寒冷加大
星期五秋阳高照
星期六天空整洁
星期天上帝醒了,我们睡了
电梯空悬多么像某某家阳台望出去的夜色
然而,幸福既是笼统的又是具体的。安的《多么像》这一节,甚至具体到了行动。她深爱的这个人,我见过一面,人大诗歌节开幕式上他和安一起来的。在这首诗里,安对路途的感觉描述的很细腻,什么“万寿路、玉泉路……公交车不疲惫……”很真实。沉浸在爱河里的男女,相思的感觉是很强烈的。日期的描述里,星期三和星期天的感觉最真实,其他是作者用想象赋予自己的。
《某某家阳台》(作者:安琪)
我喜欢某
某某
某某某
我用它们代替我喜欢的某,某某,某某某
某+某某=某某某
某某某就是你
你在你家阳台望出去
望见春秋战国时代走来的一个人
一个女人
她在你家阳台望出去
望见春秋战国时代走来的一个人
一个男人
他们互相望了望,互相笑了笑,就走到了
秦朝、汉朝
和唐朝
这是一个关于“某”的文字游戏,但经作者一勾画,却变成了心目中最美的他的形象。也就是说我喜欢的男人很多,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是作者心目里真正喜欢的“某”也只能是其中的一个。“我用它们代替我喜欢的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就是你”,像一道数学题,我们都希望我们运算的正确,但,这一种简单里蕴涵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也只是“过来的人”才有的,她对爱人希望的真实描述,简单、直接,令人惊讶。从春秋到唐朝,作者是希望爱情可以永久,可以从生到死。
《唐朝》(作者:安琪)
你看到我的长发披覆下来
你看到我的额头
我的脸颊
如果你看到我微微发抖的躯体
我的胸脯
亲爱的祝福你你看到了
我的唐朝
“唐朝”一词,在这里有双重的含义,一是“历史意义”上的唐朝,一是肉体意义上的唐朝。历史意义上的唐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肉体意义上的唐朝是指作者作为一个女性生理和思想的成熟。其实,真正的“唐朝”我们谁也没有见过,但历史记载,唐朝的女子很“肥美”,“佛教”很兴盛,“诗人”的地位很高,国力就像如今的美国,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定居”,甚至做官。作者的实际指向就是“你拥有我,应该是幸福和满足的”。
我有一首短诗《肥与美的关系》也写到唐朝,诗人王征坷还写了一篇点评。
《我的唐朝》(作者:安琪)
作为一个诗人我渴望活在唐朝
作为一个女人我同样渴望活在唐朝
献给你,我的相爱之诗,我的青纱帐里跃马扬鞭的唐朝!
2004/11/10
所以说,作为一个女诗人,作为一个女人的安琪,都希望自己活在唐朝,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潜在的对国家昌盛的渴望,这一种渴望不仅仅是一个女人,不仅仅是一个女诗人对国家强大的渴望,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强烈的关注。这和那些虚伪的搞政治的诗人们,那些炒做自己的诗人们的作品的唯一区别就是,作者把自己的幸福和国家的昌盛和自己的命运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一点上我更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去考虑,从一个人的作品上去考虑,而不是其他。所以,从林童在面临着不爱国的指责时的论说中,我发现了一个艺术家真正的良心!
九
安琪的《相爱之诗》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一直在关注她的诗歌也就不免学她几手,在《相爱之诗》安琪用了她自称为“顶针”的写法,她自认为是一种发明,即用上一首的尾句做下一首的题目。这样写我认为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让读者喘一口气,增加回味的时间,第二可以让作者自己巧妙地变换思维。我认为这是长诗演变的一种技巧,如果掐头去尾则可以连续在一起。按照此法,我也写了一首《心碎》的诗歌。
我记得在第三条道路诗歌网站贴出以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安琪急了,打电话给我,指责我运用了她发明的写作方法,我说,的确是我在学习了你的《相爱之诗》后模仿的,我说你应该高兴。她说,高兴个头,如果大家不知道,还以为是你发明的哪。我说你想的太多了,有这么重要吗?她说当然有。我说我可以说是学习你的结果吗。她说,不是的,你跟我跟的太紧了,我好不容易发明的写法,你一下子就用了,你以为发明一种写法这么简单?你跟的这么紧我都不知道怎么写了。我安慰了她一番,放下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憋着气写了另一种写法的诗歌《西北龙和李白“静夜思”》,事实证明我是不成功的。
后来,郭希明和刘生龙等来北京请谯达摩、林童、安琪等第三条道路的诗人在五道口一家饭馆吃饭,安再次对我提出了指责,林童站在安的一边。我很生气,我说我不认为我学习谁的诗歌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我反而觉得光荣,什么叫“不耻下问”,我总比有些人学习了别人还不敢承认,甚至用不光荣的手段和别人争第一要强的多,最起码我光明磊落!后来我和郭去拜访王爱红的时候,我们都说安太“狂”了,没想到,王却说“你们错了,是要狂的,不狂就成不了大师!艺术家嘛!”我们竟然不知说什么好。唉,不吃馒头也要争一口气呀!
有一天,我灵感来了写了一首《难以相爱之诗》贴到第三说网站的时候,安表扬说“这一回不错,题目狡猾的恰到好处!”我心中的怨气才慢慢的平和下来。
十
如果说《相爱之诗》是安琪在写自己离婚以后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和憧憬,那么《天下大白》(外二首)则是安在三个月的恋爱却没有婚姻希望,面对继续还是终止没有希望和结果的爱恋的矛盾心情的描述。安曾经为此事征求过狗熊(夏子华)和夫人(因为这个朋友是狗熊夫人帮着介绍的)的意见,大家都劝安,既然他不想给你最终结果,也就证明他对你心不诚,这叫“有缘无份”,也不必强求。也许诗人都是比较重感情的,安一直在犹豫中力图挽回这一次用真心培植的爱情。《天下大白》这一首诗歌正是安这一种失落状态的反映。
《天下大白》(作者:安琪)
天下大白啊天下大白
天下万寿路
天下玉泉路
33路,在晚上它不挤,不挤就让我过去
一直就到玉泉路
天下只有一个半月
一个半月也不够,扣去等待
扣去冷漠
未知和终于摊开的黑暗
我愿意这样睡去
睡去睡去但天下大白天下
阳光被窗帘拉开
但终于没有照到门
阳光稀少,我努力侧身、转身也够不到
阳光,阳光稀少我说我要上升
上升上升这样才能够到阳光
阳光阳光
阳光稀少
甚至来不及走完一个冬天
而天下已大白尽管我内心恐慌
天下一样大白
2004/12/2
“天下大白”一词在安的诗歌里,区别于《相爱之诗》里的“黑暗的温暖”,恰恰是一种从“梦幻般的温暖”醒来的“白色的寒冷”,是一种不愿“清醒”的清冷,有一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柳咏的词《雨霖铃》),这与毛泽东“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诗中的“天下白”所表现的战胜了“瘟神病魔”的欢天喜地的“暖”恰恰相反。看来,词是有双解的。
安在起句用了强抒情的手法“天下大白啊天下大白”,其实就是“真相大白”,而“真相”等同于“天下”足以表明,这样的结果是安不愿意看到的,等同于天塌下来猛然叫醒梦中人,又蓦然回首似的慨叹!幸福的回忆是片断的也是具体的,所以,反过来“失去爱人”也使那些曾经幸福的片断瞬间变得更加触目惊心。“万寿路”、“玉泉路”、“33路“已经被安赋予进了自己的情感。“天下只有一个半月/一个半月也不够,扣去等待/扣去冷漠”,在这里“天下”是指“爱的时光”,但用了“天下”一词就足已表明安对这短暂幸福的珍惜程度,“天呀”、“我的天”在日常用语里,无不是指对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的重视程度。“我愿意这样睡去”一句,安希望继续活在梦里而不愿面对现实,因为“梦想”可以给她带来“黑暗的温暖”。
但现实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所以“睡去睡去但天下大白天下/阳光被窗帘拉开/但终于没有照到门”,我想起日常口语“没门!”,“阳光”,“但终于没有照到门”,“没门!”是怨恨的情绪,而安的却是“幽怨”还是恨少爱多!梦醒的冷与失落感让安感觉阳光是暖的,“阳光稀少,我努力侧身、转身也够不到”其实是作者的一种潜在的渴望,并没有动,只是停留在“想”和“试图”的层面。有“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的感觉。“阳光,阳光稀少我说我要上升/上升上升这样才能够到阳光”,这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的愤怒,“上升”“死”“灵魂”“阳光”,这一从古至今的超脱方式被作者一念闪过甚至,“来不及走完一个冬天”而“而天下已大白尽管我内心恐慌”也恰恰说明了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
《探花》(作者:安琪)
人生真是漫长,探探身,也摘不到那朵花
此花彼花,此花非彼花,飞花伤人,缩缩身
退到一件衣服里
挂起来
让它像真的一样
真的衣服,真的身子,真的被花伤到
花飞得那么快
满天满地红楼梦
梦里听到自己说
梦真好
睡去真好
2004/12/2
《探花》这一首诗歌,本来是安琪送给探花用于感谢他的,是探花在安最失落的时候,在QQ里和她聊天,安慰鼓励她才让她度过了感情的危机。而安此时还没有完全失去对“心爱的他”所抱的幻想,她曾告诉我“我真希望他给我打电话!”可惜没有。巧的是安爱的人的姓正好是一种花的名字,故很巧妙地暗含了两个不同的男人。“此花彼花,此花非彼花”就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红楼梦”一词用的最妙,安等于把一个众人熟知的爱情悲剧像一块瓷砖一样,镶嵌到自己的爱情故事里,既省时又省力,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已经有探花的一篇文章说了。
《一个语词的解构 》(作者:探花)
──安琪短诗《探花》评析
“探花”这个词出现在这首诗歌中间是别有一番意蕴的,确切说“探花”是笔者的一个笔名,虽然这首诗和笔者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探花”这个词本身。
在诗的第一句中,“探花”这个词语就被解构,并由此进入诗歌需要描写的本身,“人生真是漫长”是一个颇有古典意味的“兴起”句式,一句慨叹打开话匣:“探探身,也摘不到那朵花”。摘花在文学作品中一直都有着追求爱情的象征意义,在本诗也同样包含这层含意,只是通常象征女性化的“花”在这里性别被转置了。
“此花彼花,此花非彼花,飞花伤人”,显然出现了两朵“花”,虽然诗的题目是“探花”,但是探花不是此花(探花只是好朋友),此花或者就是一朵“梅”,一朵伤人的飞花。安琪在解构词语“探花”的同时,使用“歧义”的手法使诗歌出现一种“花非花”迷彩式的特效。
在我的直觉中,安琪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她的一段感情经历,2004年安琪的婚姻宣告终结,感情出现真空时段,对爱情的渴望是独自生活的女诗人的正常追求,但是显而易见这次追求遇到了一次不小的挫折。“缩缩身/退到一件衣服里/挂起来/让它像真的一样”,在进退两难之际,诗人选择了“退”,这一退便退到自己的衣服里,还原为本真的自我,“衣服”这个意象在爱情中是一种特殊的隐喻,解开是心迹的袒露,穿上是包裹自己。诗人退回“衣服”重新包裹了自己的同时,不愿意承认这一切是真的:自己还在“满天满地红楼梦”中,花却飞得那么快,真的被花伤到了,真还不如索性就躲在梦里,没了这份烦恼。
“探花”这个词语被解构,是解读这首诗歌的关键。诗中通过“探探身”、“缩缩身”写出诗人在恋爱中表露出来的一种行为、心态,探或缩都不是从容应对的自信表现,由此我们读到的绝非“欲擒故纵”的做势,而是“欲说还休”的无奈,这就是2004年诗人某个时点的真实生活状态的艺术还原。
安琪的诗歌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音乐美,这就是安琪特有的语感节奏,这种语感在品味过程中我戏称之为“口感”。《探花》一诗虽短,但是里面依然保留着不小的诗写技巧含金量,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摘不到那朵花/此花彼花,此花非彼花,飞花伤人”,“真的衣服,真的身子,真的被花伤到”,“满天满地红楼梦/梦里听到自己说/梦真好”这些诗句的特别之处,诗人通过“花”、“真”、“梦”、一系列的“复调”,制造了语流舒而不缓,诗意哀而不伤的审美效果。
《探花》还具有安琪诗中少见的古典含蓄之美,这既表现在“探探身”、“缩缩身”那种心态,也表现在诗中含而不吐、吐而不尽的言说婉叹。似乎这与现实中的安琪那热情爽朗性格并不相称,但是恋爱中的诗人完全可能是以另一种面目出现的。我不知道此前安琪是不是读过白居易的一首《花非花》,诗的内容是这样的:“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我们看到安琪《探花》诗中创造的意境与白居易的《花非花》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曾说过2004年安琪诗歌创作是一次“峰回路转”,《探花》这首短诗也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2004/12/26
《如果漳州》(作者:安琪)
如果漳州是我离开前的漳州
我就回到我离开前的漳州
如果漳州不是漳州
我就不是我
如果漳州还是漳州
我还是我吗?
如果漳州,如果父亲,如果母亲
如果黄宇,如果。
如果我,可以假设生命中没有
2003年,2004年。
可以假设没有北京,没有诗歌
如果“没有”可以假设,我假设。
2004/12/2
这一首诗歌,我觉得是安的一种宣泄,很白,很直,大家很容易看明白,我就不解读了。是一首很失败的诗歌,如果把“漳州”换成“通州”,那么,安琪就可能变成林童了!
十一
如果说安琪“诗歌之母”的称呼在诗歌圈里有褒和贬的双重含义的话,我更趋向一种与诗歌本体更接近的中性的解释。
我认为一首好的诗歌,本来就具有“导火索”的引爆和“土地”的再生功能。“导火索”的引爆功能是指它可以在瞬间打开你类似的隐匿的记忆。“土地”的再生功能是指一首好的诗歌为你的一首好的或者不好的诗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好的诗歌就像一张“千层饼”给可以吃到某一层的人不同的滋味。不但小学生可以读懂,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等也都可以读懂,只是每个人读出的和吸收的不同而已。
安的《赌徒》一诗,我最喜欢的是“安”与“不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使用。“你低着头假装很安静/假装不知道安静的安,安全的安,安琪的/安/无数人问我:安/或者不安?却不知安和不安其实是一码事”。安既是大家对安琪的呢称,它和黄江嫔组合在一起就是诗歌里一个比较饱满的词,区别于世俗里的“黄江嫔”。其实,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本来就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谁?但由于为了好区分,我们每个人拥有了一个文字符号。“安静”、“安全”、“安”、“不安”等词语里的安,一到了某一个具体的人的身上就的确是一回事情了,这也说明安琪的诗歌里蕴藏了天生的对词语敏感的智性,这一种智性来自于人天生的对游戏的快感的迷恋,这也在她的《像杜拉斯一样生活》等八首诗歌里不同程度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赌徒》(作者:安琪)
你用一个没有难度的词语陷害我
我的赌徒
你坐在我身边像赌徒眼里的赌徒
因为我们都是赌徒所以我怕
或者不怕
你
你低着头假装很安静
假装不知道安静的安,安全的安,安琪的
安
无数人问我:安
或者不安?却不知安和不安其实是一码事
其实,那么多年你一直在
诗歌里,比较疯狂
比较不在小说里
2004/4/7
我记得我受《赌徒》这首诗歌的影响,产生了两首不同的关于“安”和“不安”的诗歌。《写给秋天的“安”与“不安”》其实就是写给正在热恋中的安琪的。它包含了我对“安”和“不安”的自己的理解。
《安康戒毒所》也是受“安”与“不安”的影响,这首诗是我在安康戒毒所等待病人家属探视的时候,想起了人生广义里的“安”与“不安”有感而发的。他的对象是“吸毒者”。我在“人民大学第三条道路”诗歌朗诵会上,朗诵的两首诗中就有这一首。我记得我在朗诵前说,我不想把这个题材写得更加沉重,所以用了比较诙谐的手法。
我觉得“模仿”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写出不同的含义。学习本身是一件好的事情,诗歌还是有技巧的,所谓的天才也是在不同的学习中产生的。安说过,我以前在福建漳州的时候,道辉的诗歌曾经一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跟着他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话中充满了对道辉和艺术的感恩之情。有很多的诗歌爱好者不敢说自己受了谁谁的影响,惟恐别人瞧不起自己,我觉得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关键是你可以不可以超过你的学习对象。安目前的诗歌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她曾经的老师,我想她的老师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十二
我记得郁金对安琪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被诗歌害的不浅啊!被诗歌害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走进去了,比如:海子、顾城、戈麦等。”
安回答:“是啊,我也一直觉得应该死了。我是成也诗歌,败也诗歌”。
是的,作为一个热爱诗歌并且终生要与诗歌相伴的人,安的回答无疑是简单而直接的。我记得我的爱人曾经问过林童:“很多的诗人都很短命,为了诗歌值吗?”
林童说:“在诗人这一种有着强烈信仰的人的思维里,他们的一天等于很多人的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一生。”
这绝对不是一句夸张的话,这个不是真理的真理早已经被诗坛泰斗臧克家在一首诗歌里道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代伟人兼诗人毛泽东给张思德的一篇纪念文章里也提到了“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生死观。我们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去想,许多死去的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足以让后来者景仰了。
安也是一步一步从诗歌的地层走向诗歌金字塔顶尖的,和许多成功的将军、商人、画家、明星等一样,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部不愿意对人说的辛酸史。所以安的“成也诗歌,败也诗歌”就足以证明她投身于艺术的心路。可以说她是“喜、怒、哀、愁”皆诗歌,全心全意全身的投入,这一种对诗歌文字的深层次的投入,极易使人产生幻觉,这一种忘我的天人合一的再生的状态,精神与肉体的忽合忽离,是多么的脆弱,也就是佛法里讲的“心魔”出现,无是无非,极易走火入魔,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很多搞艺术的以及搞武功、气功修炼的都有类似的感觉。
有一天,我和清华大学画院的副院长鲁先生谈起了“诗人自杀”的话题,我认为“那可能是他们对文字深处的某些东西的痴迷”。鲁副院长说:“我们画家也是一样的,很多……”这令我想起海子在自杀前一首《春天,十个海子》里的一句令自己和他人都迷茫的话“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然,一个成功的有希望成为大师级的诗人,他的寿命和他的作品的创造力应该是旺盛得令人不可思议,我和林童探讨大师的问题时,林童说“海子应该算是天才而不是大师,郭沫若也不算,虽然郭的寿命很长,但艺术的生命力却很短暂!”
谯达摩对大师的理解更加耐人寻味,我记得在一次第三条道路精英分子的聚会上达摩说:“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以后肯定会有诗歌大师的,但大家要明白,大师也是分等级的!”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野心等同于雄心,如果说“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诗歌大师的诗人也不是一个好诗人!”
安在这一点上比一些诗人诚实,有很多诗人用更多的谎言对自己的功利性加以掩盖,所以说,很多诗人的作品是不是缘于自己的真实感受,都值得怀疑!我们常说的先做人再写诗歌再做诗人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我是作为普通的朋友和安交往,还是作为一个诗人或者学习者和安交往,我都发现安活得是那么真实,是“我用我手写我心”的那一类,天真得像一个孩子,不知道社会是如此的复杂,她不会送礼不会恭维,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艺术家的态度,博得了大家的好评,包括她的朋友她的对立者。
作为朋友,尤其是诗人,大家打电话相互“骚扰”是很自然的事情,兴奋的作品出现的时候也伴随着渴望倾诉与渴望理解,安有时候旁若无人可以和林童、谯达摩等喋喋不休地谈个没完。我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记得有一次安因为韩国汉城大学金泰成教授主编的诗歌刊物《诗评》选发了安的《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像杜拉斯一样生活》和《穿过热带雨林有热带雨林的风和雨》三首诗,及陈仲义先生对安的评论,其中“明天我的爱人穿上我的身体”被译成韩文大字体,放在了刊物的封面上,安激动地在电话里向我诉说,使我第一个分享了某种成功的喜悦。
后来有一天,我路过安供职的诗人叶匡政开的合德堂文化公司,在办公室里看到了《诗评》这一本白色精装封面的漂亮刊物。我自己也经常在第三条道路诗歌网站面对大家对我的好作品的肯定时,回贴说的一句话就是“最近经常在和高手过招”,这其中的高手主要就是指安。其实,如果不是庞清明引我走入第三条道路,如果不是在这个诗歌平台上认识安琪、谯达摩、林童、郁金、孙家勋、沧桑、沉沙、于贞志、牧野、格式、祁国、飞沙、狗熊等高手,我的诗歌就不会有目前的成绩。
让我们为诗歌艺术的发展一起努力,让我们尊敬一切热爱诗歌艺术的人,让我们祝福那些已经和正在为诗歌艺术做出贡献的人并向他们致敬,这其中就有一个让大家已经记住或正在记住的女诗人安琪!
2005/4/6——15
北京大兴聚龙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