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陈静说安琪与残雪并附其一句话点评中国部分诗人
作者:安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30  更新时间:2009/11/9 21:06:2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按:偶然在第三条道路论坛上读到陈静评我和残雪的文章,许久未联系,不知这个因为敢于对诗歌直言的小姑娘现在如何,在我看来,陈静因为涉诗歌不深而没有人际顾虑,她的一些言论于是便有时而切中肯綮时而离题百里的现象。感谢陈静姑娘曾经对我的关注!——安]

 

说真话:我对安琪的感觉
The Truth of My Feelings about Anqi

 

                     文/陈静

 

[陈静,1975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事过英文翻译、物流运输、对外贸易等工作。2002年始在研究所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文化理论事业等工作。文学上致力于开创中国文学现实浪漫主义道路,著有诗集《新芽》,评论集《陈静文学评论散文选》,长篇小说《紫色天空》(又名《真实与虚幻》)等。已出版陈静现实浪漫主义长篇诗剧《华捐夫人》。]


严格地说,我不认识、不了解诗人安琪,也从未谋面,仅在“第三条道路”诗歌网上谈过几句,因此,我对安琪是没有多少认识和印象的,有的只是一点“感觉”。在安琪即将做客“天涯诗会”之际,我就说些个人对安琪的感觉,即使我的感觉是空洞的、幻想的、不切实际的和错误的,但却是我的真话。
首先,我非常敬佩安琪。我敬佩她对诗歌事业的执著精神,敬佩她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听说安琪是福建诗人,几年前,不远千里从福建只身来到北京,办一份诗歌杂志。在诗歌文学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被大众抛弃的今天,一个人却要把诗歌作为终身的事业和理念义无返顾地献身其中,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呢?安琪到北京的这几年中,诗歌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名声和财富,但她依然是无怨无悔,以此为乐。不管安琪是为自己的诗歌或者为自己提出的“中间代”概念奋斗,还是为整个中国文学事业奋斗,这种执著的精神都是值得我敬佩和学习的。我们这个为名利所趋,人心浮躁的时代就是缺乏奉献、拼搏、脚踏实地的精神。
其次,我非常欣赏安琪。我主要欣赏她的为人处事方式。安琪给我的感觉是优雅、正派、谦逊、宽容。她名气大,架子小,甚至没有架子。我在“第三条道路”有事求教或给她留言,只要她看到了,基本上都能心平气和地给予真诚的回复。我曾经几次非正式“批评”她的诗作,她都没有动怒。而现在很多所谓的“诗人”的作品是批评不得的,话稍许重点,他(她)立即翻脸。前不久一位过气演员出家,安琪也“赶时髦”写了篇时评,我觉得毫无意义,就在她的文章下,带着个人情绪重重地批评了几句,可安琪没有生气,耐心做了解答。当时我之所以带着“个人情绪”批评她的文章,主要是因为我的自私心在作祟。去年年底的时候,我的现实浪漫主义诗剧《华捐夫人》要出版,想请安琪作序,她婉言谢绝了,说:“没有写序的资力”。当时,我是很有想法的,甚至一度在想:作序需要什么“资力”呢?我以为是她不愿意给我这个文学上的无名小辈作序,故意推脱。后来,我才知道安琪说的是真话,我错怪她了。为这事我一直感到脸红,我本来就没资格要求别人为我做什么事,反过来还要错怪别人。
安琪谈吐优雅从容,为人谦逊随和。我从来没有看到她在网上与任何人争论、争吵、漫骂过,她甚至从来没有说过一句伤人的话。但有部分人却一直在网络论坛上对她进行漫骂、攻击,还有的用下流恶毒的语言诽谤中伤。我不知道攻击她的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我很欣赏她的态度——不去理会。
前面,我谈了对安琪本人的“感觉”,最后,我还得谈谈对安琪诗歌的“感觉”,因为说起安琪总是要谈到她的诗歌作品。诗歌成就了安琪。我对安琪的感觉最初也是来源于她的诗。说来奇怪,我写过很多文学评论,也给几位“诗人”的作品写过诗评,可从来就没有正式评论过安琪的作品,在我的《经济学者一句话点评中国部分诗人》中也没有对她的诗歌成就做出评价。现在,我不再是“诗人”,永远不再写诗,自然也不再写什么诗歌评论,这里就简单谈谈我读安琪诗歌的“感觉”。因为我们的诗歌风格和对诗歌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异,所以一开始我对安琪的作品是持怀疑、排斥和拒绝态度的。自从读了她的名作《晚风》之后,我就开始注意、喜欢上她的诗歌了。《晚风》给我的感觉是,清新淡雅,优美隽永,平淡的诗句中流着浓浓诗香和诗韵,可谓是安琪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诗歌中不朽的经典之作!我不能拿安琪的诗与唐朝诗人的诗相比,也不能与外国诗人的诗相比,因为没有可比性。安琪的诗不管体现的是“生命意识”也好,“精神意识”也罢,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虽然安琪也有不少行同“说话”的平庸之作,但就整体来看,她才学出众,在中国当代诗坛(如果存在)中独树一帜,可以说是“桂林一枝,昆山片玉”。至于她提倡的“中间代”的概念,这属于诗歌史家研究的问题,我不太理解,不再赘言了。
听说安琪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她有理由自信。我理解的“自信”应该是以广博的学识为基础,以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为价值的自信,而不是盲目自大。现在很多“诗人”动不动就说什么“经典”、“传世”、“好诗”、“牛诗”等,写的根本就不是诗歌,不是文学作品。如果说三百年后,中国现在有哪一位“诗人”能被后人记住,作品还能被后人读起,我个人感觉是,安琪是最有希望的一位。她,的确是一位有实力的诗人。
去年夏天,我在网上给安琪留言,说我即将去北京工作一段时间,能不能借此机会拜会她呢?安琪也许没有看到我的留言,没有回复。到了北京之后,我跟一位曾经的同事说,能不能陪我去王府井中科大厦拜访一位诗人?还问,我不能空手去吧,应该买什么礼物好呢?我的同事很惊诧,她不明白研究经济理论的我怎么会心血来潮要去见一位诗人呢?当然,她不知道安琪是谁。最后,我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拜会安琪的念头。原因有二,一是未经同意贸然拜访是很不礼貌、缺乏体面的行为;二是即使安琪不介意我的草率和唐突,但我毫无理由地去打搅她的生活和工作是何道理呢?
没有与安琪在北京见面也许是个遗憾,但也算是种“遗憾美”吧!

                                               2007-4-15

 

附:

 

《晚风》/安琪   晚风凉了,夜色刮起秋意,内蒙像一张羊皮慢慢铺开 树的影子凉了 静静站在路旁 夜色刮起,我们在内蒙的秋意里 守着遥远的草原幻想 慢慢进入梦乡   梦是谁家的孩子 一会儿到我心里走走 一会儿到你心里走走 在内蒙的秋意里 我们手拉手 渐渐进入梦乡                                  2005/10/15


——————————————————


读残雪小说随想

 

                    文/陈静


小学毕业的作家残雪的小说很难懂,很晦涩。她似乎想通过汉语文字构建她个人精神上的,或者某种超越生活的神秘意识,但仅限于她个人的意识,与人类的生存或生活毫无关系。我们读她的小说,经常会遇到人为的障碍,这种障碍是作者本人故意设置的——不是卖弄写作技巧,而是毫无意义的表达。我们读完或未读完她的小说会经常感到困惑,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不知道她是否想说明精神意义的不存在或存在。
残雪似乎对卡夫卡与博尔赫斯的作品很推崇,也似乎在刻意模仿二人的写作风格。可是,她不是二人的研究专家,事实上,中国目前还没有对卡夫卡与博尔赫斯系统研究的专家。我们这里先不谈卡夫卡与博尔赫斯作品究竟属于什么风格,也不谈二人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什么地位(其实二人目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不如英国“二流作家”毛姆),只说如果残雪在模仿,那她模仿的成功与否。结论是,她的模仿很不成功。卡夫卡与博尔赫斯的作品根本就不具备模仿性,我们这里指得“模仿”不是翻译语言模仿,而是文化和思维的模仿。残雪的生活背景与二人相差万里,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生活,她如何去“模仿”呢?又如何“模仿”得了呢?
中国目前有些作家与残雪一样很推崇卡夫卡与博尔赫斯,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懂外语,根本就没搞清楚二人作品的内核,自欺欺人地陷入一种病态的迷恋之中。(有一个叫“魏微”的女作家对卡夫卡的一篇随便居然也很着迷。)
实际上,我们任何模仿都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好的作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不是通过模仿他人去建立写作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可以学习,但不能盲目崇拜。
再说到残雪,我们不知道她的小说究竟是写给谁看的,或者写给这世界上唯一的读者——她自己看的。那么她的写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知道她究竟是为什么写作,从她的文字当中,我们读不到任何小说的艺术和思想。她不能够把一件事情说得像小学生写作文那样清楚。而卡夫卡可以做到,即使他被称作“表现主义”的小说再怎么晦涩,我们还是大概能猜到他究竟想说什么。
很多作家迷恋“精神小说”,但心里都完全清楚,这个时代没有精神,人类的精神已经死了。这个时代只有“金钱精神”。
最后,我还得引用上海一位著名剧作家的话:中国50年来没有传世之作。的确没有。

 

————————————————————

[相关链接]

陈静21岁那年的口无遮拦自然偏颇不少,权当一家之言了。——安

 

经济学者一句话点评中国部分诗人

 

                       文/陈静

 

不以个人喜好,以单首作品是否接近或达到“中国水平”及“世界水平”评判。省略“世界名诗”举例。——题记


  冰心: 中国“新诗之母”,两首作品达到世界水平。
  冯至:中国百年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部分作品可以传世(中国范围)。
  何其芳:中国百年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同上)
  徐志摩:一生中只写出一首好诗,在艺术上具有世界水平。
  卞之琳:诗歌整体质量一般。
  朱自清:散文诗歌大师,其最优秀作品接近世界水平。
  艾青:写出过有震撼力的作品,离世界水平仅一步之遥。
  藏克家:写出过两首好作品。
  郭小川:人民“口号”诗人。
  戴望舒:传统风格的诗人,作品艺术和思想水平不够。
  郭沫若:诗歌成就在早期,《女神》语言艺术水平一般。
  顾城:大多数作品晦涩,没特别优秀的作品。
  海子:写出过5分钟震撼的作品,诗剧文学价值一般。
  臧棣:没有优秀作品。
  汪国真:作品深度不够。
  北岛:典型现代派诗人,在汉语诗歌范围内较为优秀,但没一首作品接近世界水平。
  舒婷:写的诗歌都是文学作品,但没一首让人特别满意,更不具备世界水平。
  翟永明:作品晦涩难懂,艺术水平一般。
  林俏龙:作品艺术价值较高,但思想深度不够。
  谷禾:写作态度认真、真诚,但诗歌艺术水平远远不够。
  陈清蛾:当前中国最“真”的诗人之一,作品思想健康,但艺术表达不够,经过努力可成为中国诗歌大家。
  王家新:只能承认他的诗歌“劳动”,没写出好作品。
  粱小斌:以一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可列进“中国诗人”行列。
  晓音:2000年前的诗歌文学价值不高,2000后作品中充满个人忧伤。(与杜甫“忧国忧民”的忧伤性质不同)
  马莉:写的“十四行”诗不是真正的“十四行”诗歌,作品文学价值不高。
  赵丽华:作品文学价值不高。
  王者天夫:作品具有批评风格,但艺术水平不高。
  林溪:作品思想和艺术水平一般。
  飞沙:作品思想和艺术水平一般。
  醉东风:作品艺术水平一般,部分作品在中国范围内较为优秀。
  夏雨:作品整体上看,文学价值不高。
  伊沙:相当一部分诗歌作品不是文学作品,没有文学价值;另外一部分有一定“特色”。
  杨克:没读过其任何作品,无法评价。
  安琪:读过其作品,但未仔细研究,暂不评价。
  刘大白:以《秋晚的江上》可名列“中国现代优秀诗人”行列。
  闻一多: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歌创始人,作品虽然成为学习范诗,但艺术水平一般。
  穆旦: 翻译的贡献远大于其诗歌创作。
  郑敏:一生基本上只写出一两首好诗。
  公刘: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秋瑾:革命诗人。
  白连春:作品充满了乡土气息,有一定艺术水平。
  韩东:口语诗人。
  多多: 作品文学价值不高。
  谯达摩:具有“精神气质”的诗人,作品的文学价值难以确定。
  庞清明:作品充满怪诞风格,艺术水平一般。
  树才:部分作品较为优秀。
  周慧:教授诗人,作品语言艺术欠佳。
  赵红尘:作品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黄金明:中国当代较为优秀的诗人之一,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
  吴震寰:“神性诗歌”代表诗人,作品思想水平一般。
  孙文波:作品思想、艺术水平一般。
  晓曲:诗评的水平高于诗歌作品。
  默然孤山:作品艺术水平不高。
  尹丽川:作品文学价值不高。
  蓝蓝:作品艺术水平虽然较高,但看不出有多少思想意义。
  路也:作品文学价值不高。
  娜夜:作品文学价值不高。
  海男:作品文学价值不高。
  李小洛:在“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中较为出众。
  林雪:没有好作品。
  聂勒:中国少数民族优秀诗人之一。
  胡续东:校园学者诗人,作品可读性不强。
  佛之鱼:作品“前卫意识”较浓,文学价值一般。
  如月: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但作品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备注:此评论是我2006年4月份写的,至今未改动一字。当初评论的时候多少有些客气了。所点评的“诗人”的“作品”的“文学价值”不是高不高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