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以诗意坚守心灵之灯——黄土路诗集《慢了零点一秒的春天》心解
作者:罗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460  更新时间:2009/11/9 20:59:3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以诗意坚守心灵之灯

——黄土路诗集《慢了零点一秒的春天》心解

  诗,是最靠近心灵的文字,是心灵对生活的感性触碰之结晶,然而,在当下这个文字泡沫轻舞飞扬的年代,对大多数人而言,诗已成为海市蜃楼似的幻景、奢侈的闲庭散步。在对诗歌处境的极度迷惘中,是黄土路,用他坚定的声音震动了我:“挨过一个写诗无用的时代”!他以他二十多年的执着坚守着诗歌这种最接近心灵的文字,点燃了诗意的心灵之灯,照亮了生命的点点滴滴,那些熔铸着亲情、友情、乡情,以及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体悟之情,虽然朴实平淡,简单通俗,却都“繁华落尽见真淳”,“淡之极而厚”,在心底掀起一片片真实的感动。

   源自心灵的文字最能拨动感动的心弦,黄土路的诗歌最初给我的感动是他对生活现场的诗意记录,他掀开了生活平淡的面纱,用意识流手法于诗行间展现出生活的原生态景观,让人觉得处处时时他都在诗歌里行走。如《一个早晨的文字记录》,从早晨8点30分到9点05分,诗人把这个时段中的所见所闻都掳进诗行中,逼真的现场感,像极了微型小说里的场景描写,又仿佛诗人举着镜头,把一个个平常得琐碎的镜头组接起来,流动的画面镜头感十足,如友爱路口“银行、商店在开门”“报摊正在摆出当天的报纸”“一辆公共汽车驶来”“它在前面转弯处来了一个急刹车”,明秀路口“交通顺畅(警察闲着无事)”,“几个脚踏自行车的人”“横过路口”,“几棵大叶桉树/宽容地注视着他们”,而贯串与连接全诗的是诗人从“看见……小华”到“想着……小华/与这个早晨有什么联系”,诗人以诗为摄象机,解构了诗歌高傲的面具,诗意地记录下这个“实在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早晨,让人感觉像在读意识流的小说,又像在看记录片;再如《在高速公路上》,抓住高速公路上行驶的一个倏忽即逝的瞬间,以意识流的形态呈现这个瞬间闪过的外观景物如“载重货车”“迎春花”“灌木”“青草”,以及这个瞬间里头脑中闪过的内心思想,如“我的灵魂突然在一个清晨加速,奔跑”,从外在现实到内在思想,都是在同一个瞬间里闪过的现场生活里的真实情状。《上帝保佑我来到河南》、《仅供参考》、《在人民广场》、《丁当丁当》、《车祸》、《成都,一个早晨的四个女孩》、《在云之南》等诗都是用文字对现实生活片段的诗意拍摄和现状呈现,仿若一幅幅生活速写;而且,黄土路的很多诗歌里有着非常精确的时间,如“午夜一时二刻”(《刀》),“7点10分”“7点11分”(《车祸》),“现在是十点一刻”(《南宁的鸟儿》),“2002年9月11日中午”(《热气球》)等等,现场感和逼真性跃然于纸上,令读者心有同感,感有同情,无法不感动。

    而更让我震撼和久久回味的是他的悲悯情怀,他的诗歌里总流淌着对下层的关注,如《阳光早餐》诗写了一个卖早餐的阿姨,“我看见她的脸上笼罩着/生活的阴云”,一种生活不可承受之重在这句简单的诗里浮沉着,“但她卖的是阳光早餐”又把这种艰辛的生活赋予了新的意义,她自己的生活也许是沉重不堪的,但是她却给别人带来温暖,而“阳光隔着大街/离她还有六米”则隐喻着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事件:抢劫》用诗的语言叙述了一个33岁的中年妇女在生日的那天遭遇抢劫而不幸死去的经过,一字一句都那么平淡,却又那么沉重而凝定,有同情,有悲悯,有愤激,有疼痛,还夹杂着血和泪;《圣诞节》则把目光投向了“民工”和“从幼儿园走出的/母亲”,《天堂公交车》素描了一个卖鸡蛋的窘迫妇女……诗人的目光向下直插入底层人的生活深处,他以自己悲天悯人的心灵为支点,以自己的笔为照相机,以诗意为点染色素,存下了无数波澜不惊却又感动人心的诗行。 

    黄土路的诗仿佛一幅幅素描画,非常干净,丝毫没有多余的修饰。这跟他喜欢使用简单自然通俗纯朴的口语有关,艾青曾说:“最富于自然性的语言是口语”,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鲜活自然,经过诗人的加工、提炼、创造,形成了他质朴、自然、简约、明快的语言风格,诗语没有任何雕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矫情的言语,让人读之有如在夏日的绿荫下品一壶淡淡的清茶,微风掠过,清凉的淡香沁入灵魂深处。

    对于以文字为生命的人来说,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文字点亮自己的心灵之灯,构筑起独特的风景线,黄土路以诗意坚守着他的心灵之灯,构筑起了他诗歌的整片风景,那闲淡的语言,那现场感十足的画面,那拨动人心的悲悯情怀,让人仿佛在黑暗漆漆的旷野看到一盏温温淡淡的灯,静穆而温暖,平和而动人,心底不禁一阵又一阵感动。

(梧州学院中文系罗小凤 54300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