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行走在暧昧雾霭之中——读《暧昧大街》
作者:罗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39  更新时间:2009/11/9 20:59:0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行走在暧昧雾霭之中——读《暧昧大街》
“暧昧”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经自觉不自觉成为这个时代阐释婚姻和爱情状态的关键词,《暧昧大街》的出现并引起关注便是最沉重的例证。这部被誉为“中国版《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小说封面赫然印着“向米兰·昆德拉致敬”字样,作者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米兰·昆德拉”。
为什么《暧》会享有如此盛誉呢?在这个文学成为市场消费的时代,炮制或是模仿、抄袭都已见怪不怪,包装、标榜、炒作更是常用手段,而《暧》在封面就已把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期待视野维系于《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甚至使人觉之有借名人之名炒作自己之嫌,但细读之,却发现《暧》并非一般炒作之作可比,这条“暧昧大街”是从人们爱情与婚姻领地里延伸出来、又穿透文学市场的暧昧状态的,他本身就是一种行走在暧昧的雾霭之中的文学形态。周瑟瑟行走在一个市场左右文学消费的暧昧的文学状态之中,行走在当下国人暧昧的精神与情感状态边缘,他用“暧昧大街”四个字调侃而深刻地总结与描摹了行走在这种暧昧雾霭之中的苦恼与困惑、思考与求索、寻觅与挣扎。其被称为“中国首部男人私小说”也正缘于此,他把笔探入了当代男人最隐秘最沉潜最晦涩的暧昧角落,与当下一致公认的男权话语中心背道而驰,第一次把男人当作婚姻的弱者,撕开了男人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部分,展示了他们面对爱情的怯懦与虚伪,面对背叛的恐惧与无助,如一把手术刀在男人这个群体身上当众一剖,他们在身体、情绪、家庭等问题上的秘密体验一览无余,从而男人被还原到最原初的男人状态,尖锐地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期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如作品中胡春梦呓般的独白:“我知道我已成了天使——愤怒和忧郁的天使,背上长着一对小小的阴影似的翅膀。像其他天使一样,我用一种暧昧的方式在企鹅城里梦游。” 他正是在这种“暧昧”中逐步迷失自我,从而陷入更深的暧昧之中。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中关村科技城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文人,同时作为一个被妻子背叛与抛弃的婚姻失败者,在情感上,他渴望炽烈而专一的情爱,又惧怕婚姻,追逐纯情的淑女,又被妓女玩弄,在酒精中迷醉与堕落,又渴望在哑巴村姑怀中寻觅一个真正的爱情乌托邦;在事业上,他是医生,更是病人;在生活中,丈夫、情人、父亲、业主,这些角色他都不够称职;他有追求却又随波逐流,有主见却又总是模棱两可、得过且过,他始终被他的那把医用镊子夹住寻求自我寻求理想的梦,使得他唯一能做的依然是挣扎在暧昧大街的暧昧状态里,这种状态像一张无处不在的网,网得他身心疲惫、憔悴不堪。这便是周瑟瑟的高明处,他挖掘了当前社会男人们的这种相互杂糅而浑然不清的生活状态,暧昧成为这种生活状态的关键词。
《暧》抛开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浓密的政治色彩,远离政治地盘,只是客观描摩和叙述现实生活的病态本相,它直指这个时代男人们的精神和心理最深处:精神失重的时代里,是谁伤害了婚姻中的男人?又是谁真正给他们爱情?他锐利地揭示出人性与人生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以及人性的内在隐秘与人生的诸多况味,并提出一个哲学命题:这个时代家何在?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行走在情感的暧昧大街上的不仅仅男人也包括女人要思考的问题。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拨开这层雾霭呢? 
《暧昧大街》,周瑟瑟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