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转了挥一挥手同学的文章信与不信的区别。
其实,不光是挥一挥手同学因为神父行不出所讲的,对信仰望而却步。就连从小在教会长大的基督徒作家杨腓力,在他的《灵魂幸存者》一开头就如是说:“有时我会在候机室或飞机上跟陌生人攀谈。在倾谈的过程中,当他们得悉我也写点属灵题材的书籍后,一般都眼角微扬,提高警惕。而通常,我还会听到另一个有关教会的恐怖故事。他们必定是期望我会替教会辩护,因为每当我说:[哦,那还不是最差的呢。有没有兴趣听听我的故事?]他们总是表现的有点意外。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挣扎着从教会的创伤中复原过来".……。教会不是爱的团体吗?怎麽会有伤害呢?
文学城上一位叫洁心同学说“我倒是从来没有期望神职人员是完美的,因为他们毕竟是人,还是有人性的弱点的,这是可以原谅的。如果他们告诉我他们的行为和讲道是完全一致的,我倒反而会失望,因为我觉得那会是谎言。对我来说,他们的诚实比我自己美好期望的破碎更重要。如果他们那么完美,那么他们就是神,不是人了。我要知道,他们也是跟我一样的在生活上和思想上时时遇到挑战的,他们也是可以体会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挫折的,他们也会在思想上有过迷茫,斗争的,这样更真实,更贴切,只有有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经历,他们才能更好地用自己的贴身经历来传道,来激励他人”。
其实,“看人”是人的本性。是人造神和神话教育的结果。在我们的教育中,英雄都是高,大,全。英雄圣贤所思所想永远都是伟大,光荣,正确。英雄几乎等同于完人。英雄和圣人都是头戴光环,是不需要拯救,或者可以通过修行而自救的形象。所以,人的偶像总是很“完美”。人能够接受,人愿意相信的其实是一种偶像的信仰。人只能接受“冠军”,“亚军”在人的心中,永远意味着是失败的“第一名”。
可是,《圣经》说,耶稣来是呼召罪人,不是呼召义人。 多年以前,我看到有42年事奉经验的Michael
Yaconelli牧师写的《一塌糊涂的灵命》(Messy
Spirituality,我不知道这本书有没有中译本。如果没有,就请接纳和将就我的翻译水平吧)。这本书对我如何“看人”,“看自己”,“看上帝”有很大的帮助。Yaconelli牧师在书的卷首,引用一封“儿童给上帝的信”写道:“亲爱的上帝,我在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Yaconelli牧师说:“我几乎一生都在努力跟随耶稣。但是,我做的最好的,也只是踉踉跄跄,步履蹒跚地跟随。清晨,当我睁开眼睛,大多数情况下,我感到羞愧。我甚至不知道,在我的生活里,耶稣在哪里?虽然,我是一位牧师,虽然,我天天思想耶稣。但是,我跟随耶稣的路却是迂回蜿蜒,崎岖不平”。
Yaconelli牧师说: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要尽力做到属灵。但是,结果也许是一团糟。我们不仅因为犯罪一塌糊涂,我们也因为不能始终如一,时好时坏,表里不一而一塌糊涂。确信的时候,我们很有见证;疑惑的时候,我们时而明白,时而糊涂。……
Yaconelli牧师说:其实,信仰里灵命的成长不是一个公式,也不是一个测试,而是一个关系。是“我”和“上帝”密切相交的关系。它不是关于“完美”,而是在于和上帝的“联结”。……灵命不是我们的软弱不堪被自己“修理”,而是让上帝“降临”在我们的“没被修理”里。
Yaconelli牧师说:我们[一塌糊涂]的灵命时常提醒我们,我们一直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
同时,[一塌糊涂]的灵命也告诉我们,我们未完成的人生,是一个超乎想象的灵命之旅。 Yaconelli牧师在《Messy
Spirituality》的结尾说:我祷告,期望你可以听见耶稣在你耳边轻柔地说“我爱你”。愿你能在不完整,不完美里,能在[一塌糊涂]里,听见耶稣的声音。因为,你要知道,耶稣在那里。
最后,我真心地希望上面不完全的表述,可以让挥一挥手同学进一步思考。更希望挥一挥手同学能在看到人无法自救的软弱和败坏里,也看到上帝的恩典和怜悯,成为一名灵魂幸存者。
(转自哼小调的哈比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c4a4f0100bjka.html#cmt_970635)
施玮回应:
猫咪好文!正中我心,绝大多数时间我的“灵命”都一塌糊涂,所谓略好的时候就是不想灵命,也不看自己,只看耶稣的祷告的时候。我常以为大家都比我强,只我一个悄悄地糟糕着,故而总怀疑上帝呼召错了人,我给他老人家添大麻烦了。现在略得安慰,一塌糊涂的也许有一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