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灵性空间的创作体验
我认为文学创作的体验,有三个境界:一个是物质的境界,一个是精神的境界,一个是灵性的境界。
1、物质境界
今天的大部份作品在物质境界,就是肉体境界,就是借着肉体的层面、借着肉体的五官、触觉来写。中国文学作家是不敢,还是懒得去让心灵中那个宗教情怀扩大?中国出版的文学作品正飞速地走向物质层面,几乎没有严肃文学、通俗文学、成人文学之分。像下半生写作、身体写作、美女美男作家,等等的性写作十分泛滥。这与西方性解放时期的一些作品,以及近年有些获世界大奖的作品中性描写相同吗?我认为不同。国外的这种写作倾向,它是对宗教统制时期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叛。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国作家对性的描写,也具有反叛禁锢,回归对人性、人的体验、人的存在的认可与欣赏层面。
现在写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一种叛逆了,是一种思想苍白的逃避。许多作品没有思想为基底,也没有深刻体验带来的领悟,更没有对这个社会、对人本身的怜悯与新视角的认知,于是就来卖弄最直接的感官。
我不排除灵性文学中有性的描写,而且也不认为有尺度之限,但其承载的是思想,而非空白。灵性文学在物质世界中的体验,也应是灵性的,就是要具有灵性的视角和眼光,是灵眼开启的描述。歌德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注5)没有光的心灵写出来的作品也在黑暗中,没有“灵”的作者写出的作品也只能是生活平面的复制,而难以显映生活、思想中的灵性空间。
2、精神层面
然后到精神层面,这是更高一个层面。最近我看到一些作品,无论是华文文学还是世界文学都好象有一种灵性复苏的现象。近期,中国文学创作在精神层面上,写到了人的良心,写到情欲。在此,对情欲的描写不仅仅是肉体了,而是情欲和性欲带来整个人的一种生存冲动、生存意识,生存的发展。还有不少写到人的本性,挖掘这本性中的矛盾等等。在这些作品中精神层面的体验表现得非常美妙,但是有一点虚无和无力感。
宗教情怀对华文文学写作精神层面的影响现在正在渐增,但若不能以逻辑严密、理性的宗教神学来阐释人的精神层面,又缺乏灵性生活的真实体验,那么就会形成精神层面模模糊糊的雾里看花,似乎能摸到,却又摸不到。更有甚者,会走入神秘主义写作,但神秘主义写作对“神性写作”或“灵性文学”,甚或是对整个华文文学创作来说都是一个误区,或者说是一种死胡同。表面的“神密性”、“灵异性”使我们的文学的精神层面述求似乎得到了满足,却自欺欺人,最后深陷于虚空,走不出一片真实的新天地。
而真正的灵性写作,是借助了“有灵活人”真实的灵性生活体验,和灵性层面对世界万物,特别是对人自身的透彻认知,来避开“神秘主义写作”的陷阱,而又超越物质主义写作。
3、灵性境界
宗教信仰可以带来写作中的灵性空间,使作家的写作体验具有灵性层面的高度与广度,超越感官的三维之限。这就是文学创作体验的第三种境界——灵性境界。从神性的光照来看,其实有一个说法,叫“圣化体验”。在这方面,对基督教文学历来都有种错误的认识。其实,“圣化体验”不是把我们体验中,所有好象不那么圣洁的都撇去,圣化体验不是做减法,不是把你感官上的一些东西减去。这种误识让基督徒的文学创作自限,自己走向狭窄和单薄。
其实,当你要把感官与性的一些你自定为不洁的东西减去的时候,你和亚当、夏娃犯了同样的罪。就是当人发现自己赤身露体的时候,自己判定为羞耻,找来树叶编织遮盖部分身体,且躲避神。而人一切的本能的东西,既然来自于创造,它本身是美善的,是我们自己以污秽的思想来污秽了我们的身体。
因此我认为圣化体验不是减法,而是加法。圣化体验是从创造者的眼光重新看被造物,重新看山川,重新看人,重新看肉体,重新看自我。圣化体验是灵性文学在体验层面非常重要的观点,它可以打开我们向灵界的天眼,打开聆听上帝声音的天窗,得着认识人自己、认识人的社会的智慧。
灵性文学的灵性境界体验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有敬畏与自由。敬畏真理,而真理叫人得自由。不懂得敬畏的人是没有智慧的,缺乏敬畏的文学是浅薄的。现今流行的“玩文学”、“玩文字”之说,永远不会属于灵性文学的范畴。
敬畏使我们得到智慧,智慧使我们的文字能够插上翅膀,也使我们的文字能够有根,能够深入到地下。灵性文学不是一个只要形而上,拒绝形而下的文学,不是不要身体的体验,但这体验要一直体验到里面,不要仅体验在某些器官或者表面,要越过这些触及心灵。
灵性文学更不是一个只向内不向外,只讲精神、灵性的出世文学。灵性文学向外,不仅要贴近平庸的日常生活,不仅也看到身边的“垃圾堆”,还要继续向外,外到人类的时空,外到山川河流动物,外到天地星空,外到宇宙和其主宰。而这个向外、向物质世界的“看”,和向内、向人类自身的“看”一样,必须有一双神所赐的灵性的眼睛。
《哥林多前书》二章中说:“只有神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
信仰和宗教的意识,它能够使得我们可以借着默想,借着祷告,来超越自身的知识与感觉对物质环境的认知。这也是灵性文学的特征之一。这一点在灵性文学丛书的长篇小说《放逐伊甸》和中短篇小说《新城路100号》中有非常多的例证,在此文中就不一一例举了。而灵性体验的表达方法是多样的,即可以是《躲藏》、《覃老的财富》、《大风起兮》这类超现实主义的,也可以是《新城路100号》、《歌手》、《多云无雨》这类现实主义的。无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无论处于多元文化的撞击中,还是传统的故土,灵性文学作者及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处境各异,然而灵性的体验使这群人的作品,有着一种灵与灵呼应的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