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诗歌随笔:《暮晚的钟声》(作者:空灵部落)
作者:兰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4  更新时间:2009/10/26 20:45:2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暮晚的钟声

――从山东女诗人兰雪的诗说起

 文/空灵部落

 

 诗歌的魅力从何而来?想来读诗写诗的无不有意或无意间会触及。近来无为而忙碌,少有时间浸淫诗歌,只是抽点月边星角的时光打理《汉诗》论坛,或偶尔到几个任版主的网站转悠,也都甚觉疲惫。直到不久前,我到《诗三明》读到了山东女诗人兰雪的短诗《静听晚钟》,突然眼睛一亮,颇为兴奋,便马上联系兰雪,组稿短诗10首刊在了《汉诗》(夏之卷)上。《静听晚钟》仅七行,读后其余间绕梁,不妨试试:

 

  等我老了

  我就在体内造一座钟

  早早晚晚

  举着这把老骨头

  

  高兴了

  就敲一下;高兴了

  就敲一下

 

 这样一首短诗到底好在哪里?魅力何在?看家必然各说一词,但其底色终离不开自觉的生命意识和朴厚的语言。当下不少诗人往往不惜成本在寻求诗歌的技巧上下足力气,然心性不到也妄自假功夫。诗歌的技巧只有随心性而生,真切表达其思想内涵,才能撩人情怀,动人之心而产生共鸣。对生命的敬重,对死亡的漠视是这首诗进入禅宗境界之神秘所在。从容地面对人之将老,像老玩童一样回归生命之初,“高兴了/就敲一下;高兴了/就敲一下”没有止境。这让人联想到,肉体的生命固然有哑然的那一天,但精神的生命可以穿越时空,无限地延伸未来。叶芝的《当我老了》,在暮晚中将爱情之歌唱绝了。兰雪的《静听晚钟》则将生命无限的延续。不仅如此,这也是一首技法纯熟,语言精致,让人爱慕不已的作品。“静听”与“造、举、敲”的对比和制造的紧张关系,“在体内造一座钟”出神入化的通透感,“举着这把老骨头”的角色转换与错位,将铜钟作为生命的载体,都给此诗带来了无穷魅力与遐想。第二节在第一节的垫铺下,真就灿烂之极趋于平淡了。如此的重复,如此的将第三次、第N次的重复留给读者去“敲一下”,再“静听”一下,以此往复,抵达心灵的无限之中去。同时,如此的建筑结构既有不对称感的妙趣,也凸显了全诗惟一的一个标点“;”充分体现了其心性,比逗号要长,比句号要短,这是“高兴”与“高兴”之间的距离之美。不过,如将第二个“我”去掉,这首诗就更加完美,感觉不到气阻了。兰雪的诗歌理念“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至情至性至真至纯,既要抒写心灵,更应关注现实。”正是她的诗歌蓝本。 



 可以说,喜爱兰雪的《静听晚钟》还起源于台湾女诗人夏宇的诗:《甜蜜的复仇》。其也是关于暮晚的题材,是一个与爱情、乡愁同等永恒的主题。我曾想其能有多少表现方式呢?夏宇的诗更为简练:

 

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 腌起来

 风干

 

 老的时候

 下酒

 

 这已是绝唱了,我无话可说,就让我们静心地感受她的绝妙吧。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生命感悟下的明心见性与语言通感渗透之下的致善致美。有不少诗人在致力于写长诗,想有艾略特《荒原》和帕斯《太阳石》的高度与持久的影响力,忽视了短诗的激活能力、冲击力和给人的爽快感。正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为世人传颂,而其长诗则沉睡书斋一样。我不知多少次读过这首诗,有诗人不知是否巧合,用了“将影子风干,老了的时候下酒”的句子时,无论怎样说服我是其原创,我也觉得那定是侵权了。如此曼妙的想像怎么能有第二人呢?!



 值得一提的还有杨键的诗《暮晚》。最近读了李少君编的《草根诗歌特辑》中杨键的28首短诗。如果独立出来品读,的确是深深扎根于山岗田野上的一株卷着黄边叶的草,不与春光秋色争荣,静寂地生长着。但是读了他的一丛诗,便感到了其诗学意义的所在。柏桦在《新诗评论》上说了杨键不少好话。特别提及《暮晚》:

 

 马儿在草棚里踢着树桩,

 鱼儿在篮子里蹦跳,

 狗儿在院子里吠叫,

 他们是多么爱惜自己,

 但这正是痛苦的根源,

 像月亮一样清晰,

 像江水一样奔流不止……

 

 杨键平行的视角,杨键的身位,杨键一以贯之的咏叹,从生命的底层,精神的基石这个层面上,小悲悯,大悲怆,展示了人性的“本来面目”“像江水一样奔流不止……”。我们可以听到暮晚的钟声。杨键用平实的语言,熟悉的具像体、意象群,呈现了痛苦和将逝的生命,像钟声一样响亮,像钟声一样脉动漫延。这首诗得到了不少有名望的诗人的认可,也为其置到了仰视已不可清晰的高度。但是,我虽不明白“马儿在草棚里踢着树桩”的原因所在,却知道“狗儿在院子里吠叫”绝不是因为“痛苦”,有时看家,成了主人的暴力工具,有时与主人在院子里嬉戏“吠叫”。想来这诗还可磨磨,让语言更为准确,逻辑更为严密,达到通体圆润,呈现真理的本色。



 2006.8.1.在自贡丹桂时代家园

 



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